台灣偏鄉築夢協會 圓學子打小白球夢

徐瀅鈞(前排右4拿紅包者)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偏鄉築夢協會」,在偏鄉關懷服務達8年,不時為偏鄉同學安排各種活動。(記者姚正玉攝)責任編輯/李謙易 記者/姚正玉 偏鄉推展高爾夫 給孩子資源  偏鄉存在單親、外配、隔代教養和弱勢的印象,而缺乏商業機會也讓偏鄉發展受限,多半只剩老人和小孩的偏鄉,更大的危機是面臨教育與醫療資源的貧乏與不足。企業家第2代的徐瀅鈞,在100年開始到偏鄉推展高爾夫運動後,就展開長達8年的偏鄉關懷之路,之後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偏鄉築夢協會」,提供偏鄉孩子更多的學習與刺激,也凝聚社會善循環的力量,關懷偏鄉的老人和小孩,希望溫暖大家的心、一起攜手築夢。 財團法人台灣偏鄉築夢協會理事長徐瀅鈞在偏鄉學校推展高爾夫球運動。(記者姚正玉攝)學生表現優異 朝職業生涯邁進  家裡經營高爾夫球具生意的徐瀅鈞,8年前主動聯繫東原國中,希望在校內推廣高爾夫球運動。一開始,徐瀅鈞自己開著車從市區到東原國中等學校免費教學生打球,104年開始,體育署有了校園高爾夫計畫,只要學校提出申請,每年可有25萬的經費給學校運用,有了官方的協助,也讓更多偏鄉的孩子可以加入打高爾夫球的行列。  除了東山之外,徐瀅鈞的高爾夫課程也延伸到七股,鹽水,龍崎等區,至今江語葳、許淮茜、鄭昕然等學生都有不錯的表現,朝職業生涯邁進。在多次拜訪之後,她發現偏鄉的經濟、家庭及教育的都有不同的問題,亟需外界的關心和協助。 不是高而富 是翻轉人生機會  在接觸偏鄉的過程中,徐瀅鈞也發現問題不只孩子,也有家長、老人,應該有外部資源進到偏鄉,與當地互動,深入了解當地特性、人文風情,尋找當地合適的發展機會,她相信只要能建立自主的經濟,偏鄉一定能有「春天」。  徐瀅鈞說,外界對高爾夫球運動有錯誤的印象,以為只有「高而富」的人才能打高爾夫球,其實,多半弱勢的偏鄉孩子、不怕吃苦,透過學習高爾夫球可有一技之長,有球打且球打得好,就可以翻轉人生。 台灣偏鄉築夢協會不只教偏鄉學生打球,也教偏鄉學生做烘焙,利用東山當地的龍眼乾與鳳梨製作「龍鳳酥」。(協會提供)助孩子學習技能 發展偏鄉經濟  徐瀅鈞在105年成立了「財團法人台灣偏鄉築夢協會」,她認為,在高爾夫產業裡,不只球員,也需要球場、桿弟和工作人員,偏鄉的環境和人文條件都很適合,如果東山等偏鄉能建立起高爾夫球產業,成為日韓等國避寒打球的所在和基地,當地的經濟和發展前景勢必很可觀。  因而徐瀅鈞除了教孩子打球,也成立「築夢社企有限公司」,找師傅教孩子做烘焙,且結合東山當地小農的龍眼乾和鳳梨製作「龍鳳酥」到市面販售,所得做公益且挹注協會,希望未來有一間專屬的烘培坊和教室,且讓「龍鳳酥」成為偏鄉的伴手禮品牌,而孩子們也在多學一項一技之長及參與商業模式後,有更多的謀生技能,一旦偏鄉經濟有了發展就可以拉近城鄉的差距。 財團法人台灣偏鄉築夢協會不只在偏鄉教學生打高爾夫,也教老人家打球。 (記者姚正玉攝)教社區老人打球 邀新住民參與  協會不只在學校推展高爾夫運動,也到社區教老人打球,協會也透過訪視給予獨居或特殊的老人家更多的關懷和協助,另一方面,偏鄉外配新住民比較多,協會辦活動也會邀新住民媽媽一起來,透過課程學習,帶領外配媽媽們融入當地文化,甚至成為一股影響地方的新力量。  協會也推廣偏鄉觀光,透過外地社團或學校帶入觀光客,參觀當地農村產業,召集當地青年人當志工,更進一步把青年人留在家鄉創業和就業。  徐瀅鈞除願奉獻付出外,也有不服輸的個性,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績來,不能遇到困難就退怯,所以她還持續在偏鄉經營,讓更多人認識協會,她相信,每個人都是一個力量,只要有心,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守護並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