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王人澍指出,面對手術後腸阻塞,中醫可透過咀嚼、針灸與腳底按摩三管齊下,協助腸胃恢復機能。
王人澍指出,一位72歲女性因嚴重腹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盲腸癌,經手術切除後,患者卻虛弱無力,且將近15天腹脹、腹痛、持續未排便;後中醫建議以經咀嚼口香糖、雷射針灸刺激及腳底按摩等中醫治療手段,僅3天就成功讓腸氣消了非常多,而順利出院。
王人澍表示,術後腸麻痺造成梗阻是手術併發症之一,一般認為術後4天仍未恢復正常的腸道生理功能,則為「病理性術後腸阻塞」,除增加患者不適、不利術後恢復、延長住院時間及浪費醫療資源外,甚至產生併發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王人澍指出,為了避免藥物互相作用,中醫處理術後腸麻痺,基本條件是「不能讓患者吃任何藥」,因此治療上採取按摩、針灸等物理性手段,咀嚼口香糖,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反射作用促進腸胃蠕動。人在咀嚼時會引發「口胃反射」,不僅口腔會分泌唾液,也會刺激胃部蠕動並分泌消化液,而胃部的蠕動又會刺激胃結腸反射,帶動腸部蠕動,因此每天早、晚咀嚼口香糖,每次20分鐘,能促進腸胃蠕動。
在針灸方面,王人澍表示,是從足陽明胃經等傳統中醫經絡中,歸納出有效穴位,可以用針、施灸,或利用雷射針灸等方式,刺激包含合谷穴、足三里穴、梁門穴、中脘穴及下脘穴等穴位。
在腳底按摩方面,王人澍指出,腳底按摩可透過脊椎、脊髓與自律神經的反射,促進腸胃增加蠕動,每天由家屬按摩病人腳底2到3次,每次20分鐘,且須達到有痠脹或悶痛的感覺,就能達到有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