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 服務失能者 衛福部祭獎勵 提升住宿機構品質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福部12日在行政院會報告住宿機構照顧品質獎勵計畫。行政院長卓榮泰裁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為服務失能者,減輕家庭照顧負擔,積極辦理住宿式服務,希望透過此獎勵計畫,提升住宿機構的服務品質。 卓榮泰請衛福部結合內政部督導,並請地方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參與,落實各項指標與執行,並持續滾動修正檢討指標內容,讓政策執行能夠更與時俱進。 卓揆責成衛福部持續鼓勵住宿機構申請獎勵計畫,並給予協助,讓機構達到標準及申請資格,並積極協助未參加計畫的機構,及時介入輔導改善,展現政府全方面提升機構照顧品質的想法及作法。 衛福部表示,獎勵計畫將針對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住宿式機構、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住宿長照機構等5類住宿型機構。符合指標的機構,依據床位規模最高可獲得每年新台幣101萬至240萬元的獎勵金。 而評估範圍,包括其在緊急災害應變、個別化支持計畫、資訊系統建置、智慧科技應用、人員管理、專業知能提升,及維護服務對象權益等7項指標上的表現。

Read More

2025消除C肝 加強藥癮等3族群篩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力拚2025年邁向消除C肝目標,衛福部長邱泰源12日表示,已經走到消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期待能超前WHO訂定之2030年全球消除目標,提前在2025年克服此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 為消除C肝,衛福部舉辦「2024台灣消除C型肝炎國際研討會」,邀請歐、美、日、澳等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每年投入新台幣數十億元經費根除C肝,經過積極篩檢與治療,成績斐然,如今治療個案數高峰已過,未來必須控制高風險族群再感染率,同時繼續鼓勵45歲以上民眾接受篩檢。 邱泰源指出,B、C型肝炎一直是台灣重要疾病負擔之一,每年造成1萬1000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經過各項防治措施,相信台灣明年可達標消除C肝,甚至在金、銀、銅認證獲得金牌肯定。最後一哩路將加強藥癮者、共病者與監獄受刑者篩檢與治療。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台灣在WHO提出之C型肝炎防治「計畫性指標」與「影響性指標」已有良好表現:目前C肝病人診斷率、治療率、輸血安全性、注射安全性均已達標,藥癮者清潔針具數接近達標,截至今年6月,C肝診斷率已超過90%目標、也高於8成治療率目標,達到95%以上。期待台灣能於2025年順利認證消除C型肝炎。

Read More

茶包花草茶農藥檢測 散裝8件4違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12日指出,近期檢測共28件市售茶包及花草茶樣品農藥殘留結果,其中散裝8件都是單一成分,有4件超標或不得檢出、1件查無殘留標準;20件包裝品中,14件無虞、6件違規或無法確認違規。 消基會今年5到6月在實體商家、網路平台隨機購買28件樣品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為散裝單一成分,20件為包裝品,裡面有11件單一成分、9件為複方。 在散裝單一成分的8件中,有3件沒有檢出農藥殘留,但有4件檢出超標或不得檢出的農藥,還有1件為金銀花,消基會說,無論是作為中藥或是食品,都沒有農藥殘留容許標準,有待主管機關確認是否無虞。 另,11件單一成分的包裝樣品部分,有9件無虞,包含4件未檢出農藥殘留、5件有檢出農藥殘留但符合限量標準;其餘1件檢出超標,另1件檢出2種農藥超標、1種不得檢出農藥。 9件複方成分的包裝樣品方面,消基會指出,其中5件都未檢出農藥殘留,另有3件檢出有農藥殘留,不過數值都低於所含個別成分的作物農藥殘留標準,但消基會認為這是複方產品,此檢驗結果是否代表合格,要由衛福部確認。至於還有1件,消基會說有檢出亞烈寧,但沒有用在此產品所用作物上的殘留標準可檢視,須請衛福部檢視。 綜合上述包裝樣品共抽驗20件,消基會確認無虞的有14件;散裝方面抽驗8件,僅3件確認無虞,風險比較高。並也不清楚為何金銀花沒有檢驗標準,以及複方產品的檢驗要如何確認無虞,皆將請衛福部制定。

Read More

腳像黏在地上邁不出去 僵硬人症候群 免疫治療讓她游泳踏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幾歲的女子兩年多前雙腿異常沉重,「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遍訪醫師、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警覺就醫確診;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不再像機器人,偶爾還能悠遊較平坦的郊山,重拾笑顏。 收治女子的北醫附醫神經內科暨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經退化科主治醫師戴瑞億表示,由於熱愛戶外活動,也常挑戰百岳,病人一開始懷疑可能是運動傷害,輾轉於各科求診,包括類固醇及肌肉鬆弛劑等藥物、熱敷和電療都無法緩解肌肉的僵硬感,直到發現席琳狄翁的症狀和自己極為類似,轉赴北醫附醫就診。 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藥物如抗癲癇藥物、肌肉鬆弛劑、免疫抑制劑等,其中,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要的免疫治療方式,藉此調整異常的自體免疫狀態;病人自112年春季接受注射,肌肉僵硬獲得緩解,夫妻倆偶爾還會到比較平坦的郊山踏青或一起游泳。 僵硬人症候群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一,全台估計20餘人罹病;致病原因仍不明,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主要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僵硬人症候群多發生於30~60歲的成年人,也有少數1~2歲幼童個案,女性為男性兩倍;發病通常從下半身開始,逐漸影響到走路,走起路像機器人,最後會因肢體扭曲而舉步維艱。 戴瑞億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誤為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肌肉強直症或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臨床上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血液、腦脊髓液的檢測即可確定診斷,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應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接受治療。

Read More

青壯肥胖者用中藥 恐增心血管風險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年輕與中年肥胖患者使用中藥後,罹患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可能增加。此研究係針對台灣的肥胖青壯年進行大型全國性世代研究,深入探討中藥在特定族群中的心血管風險。 傳統醫學科楊文杰醫師表示,在台灣,中藥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慢性病,包括肥胖。然而,由於肥胖本身已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研究進一步探討肥胖患者使用中藥的安全性。 楊文杰指出,肥胖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希望了解肥胖患者使用中藥是否會進一步提高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研究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8年至2018年間年齡介於18至50歲、診斷為肥胖的成年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心律不整等。 本研究共納入67,655名使用中藥及相同數量的未使用中藥的肥胖患者。平均追蹤4.2年後,發現使用中藥的患者發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高於未使用者,缺血性中風及心律不整的風險分別增加18%與26%。在18至29歲的年輕肥胖患者中,心血管風險增幅22%。 楊文杰說,數據顯示,肥胖患者使用中藥應更加謹慎,特別需考量對心血管健康的潛在影響。研究團隊強調,結果僅針對特定族群,並非所有使用中藥的患者皆面臨相似風險。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中藥,並搭配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有助於降低風險。 儘管部分中藥具有心血管保護潛力,楊文杰建議肥胖患者在考慮使用中藥時,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潛在風險。同時也希望這項研究能提醒醫療從業人員,在治療肥胖的同時謹慎使用中藥,並持續關注心血管健康。 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研究團隊希望能提升大眾與臨床醫師對肥胖患者使用中藥用藥安全的重視。

Read More

破除迷思 國健署:試管嬰副作用風險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國人晚婚與晚孕,越來越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又對人工生殖存有迷思。國健署解釋,做試管嬰兒的副作用風險低,且試管嬰兒長大後的發展與自然受孕無異,可以幫助有意生育的夫妻喜迎新生命。 國健署表示,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時,有些夫妻擔心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或憂心嬰兒較不健康。國健署表示,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的流產機率,與自然懷孕是差不多的,大約為10%-20%。 發生流產的原因,大多與胚胎本身發育有關,如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自然流產;而夫妻雙方年齡,亦是增加流產風險的因素之一,建議民眾及早規劃生育,把握女性在25至35歲之間、男性在40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 其次,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時,有些夫妻擔心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實,試管嬰兒療程的安全性是經過科學實證,但過程中的身心健康以及如何預防「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仍然很重要。 OHSS是試管嬰兒療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之一,發生時會引起卵巢腫大、惡心、腹瀉等症狀,嚴重者亦可能導致腹水、栓塞、腎功能受損。依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資料顯示,OHSS發生率約為3%,其中大部分為輕症。 為降低OHSS的發生機率與風險,不應過度在意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及取卵數等數值,與醫師充分溝通、按時回診,並根據個人狀況調整治療計畫。 此外,除了不孕症藥物諮詢、手術治療或做試管嬰兒療程外,改變生活作息也是備孕方法之一,國健署建議備孕夫妻日常作息重整,首先應從維持理想體重做起,搭配睡眠充足、規律運動,增加戶外踏青、身心放鬆靜坐,以減低生活壓力,別忘了遠離菸酒及均衡飲食。

Read More

永豐化學恢復生產生理食鹽水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1日指出,永豐化學生產之2款軟袋裝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及沖洗液相關缺失已改善,11月底已核准該公司恢復生產製造,可望在今年底逐步恢復供應。 永豐化學5月份因嚴重違反PIC/S的GMP規範,且因許可證到期,食藥署要求永豐於獲展延之前不得製造。面對生理食鹽水供應缺口,食藥署除專案自國外進口生理食鹽水外,也輔導永豐公司改善相關缺失,並於8月底核准永豐恢復2000ml滅菌沖洗用蒸餾水之生產製造。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永豐持續改善修正並於9月提交相關報告,食藥署審核後在10月再度派人查廠,卻發現仍有小缺失,永豐11月初再度提送改善資料,食藥署確認該公司生產之永豐生理食鹽水注射液(衛署藥製字第001085號)軟袋,及永豐生理食鹽水沖洗液(衛署藥製字第035639號)軟袋的相關缺失已改善,故在11月27日核發這2項產品的製造、檢驗及運銷作業許可。  

Read More

花慈獲頒2024醫療人權貢獻獎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10日獲中華人權協會評選為2024「醫療人權貢獻獎」。院長林欣榮接受表揚時表示,這是花蓮慈院繼2021年以尊重多元文化積極防疫獲「醫療人權貢獻獎」,再度獲得肯定。 慈濟醫院表示,林欣榮院長自接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8年來,帶領團隊投入細胞治療、再生醫學以及惡性腦膠質瘤細胞新藥等研究與臨床應用,幫助難症、癌症病人。 慈濟醫院表示,自2019年起林欣榮院長更帶領團隊整合東區17家醫院攜手合作,透過健保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計畫經費支持,以提升花蓮、台東鄉親的平均餘命為目標,除運用地理資訊系統精準掌握醫療改善區域,策進醫療服務網絡,布建醫事人力支援,聚焦幫助高風險與弱勢群體,努力消弭花東兩縣偏鄉醫療困境。 新冠疫情期間,慈濟醫院依據證嚴上人開示,以「萬物皆是藥,有病就一定有藥」的原理,借力科學驗證,帶領中西醫研究團隊合作以中草藥研發的淨斯本草複方,不同西藥的一個標靶,淨斯本草複方具多標靶,抑制接觸、破壞病毒進入細胞及複製的酵素、以及提升對抗情緒壓力的能力。 今年為花慈中西醫精準醫療元年,將針對巴金森病及罕病病人,透過基因檢測分析病因,再從中草藥找藥材幫助病人,目前在巴金森病及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中的脊髓性神經變型、TTN基因突變引起罕見肌肉疾病、遺傳型普利昂疾病的治療上露曙光。

Read More

長者均少10顆牙 心血管風險增18%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根據衛福部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少10顆牙齒,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 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20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 然而,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四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 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威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 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不得不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曹皓威提醒,牙周健康不僅關乎美觀與功能,也能改善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提醒民眾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有任何口腔保健問題,應積極與專業牙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打造一口健康好牙,實現更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境外麻疹+1 中部男赴越探親染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0日公布我國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中部40多歲男性曾赴越南探親,返台後發病,目前已解除隔離,匡列接觸者共81人,預計監測至12月27日,籲請民眾前往流行地區做好自我防護,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是11月12日至12月1日至越南探親,返台同日出現發燒、鼻炎、喉嚨痛等症狀,於隔日至醫院就醫並住院治療,12月5日出現紅疹後收治於隔離病房,經醫院通報檢驗確診,於12月10日解除隔離。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衛生單位已經針對與個案有接觸的醫護及航空器等,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的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掌握接觸者共計81人,包括同住家人4人、就醫接觸者49人、航空器接觸者28人,預計監測至12月27日。 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累計15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7例為本土病例(含3起群聚),另8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馬來西亞及越南各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 曾淑慧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且近年個案多曾於幼童時期接種過疫苗,惟因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力衰退,導致感染後症狀較不典型,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 曾淑慧呼籲民眾接種疫苗預防麻疹,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