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7歲林姓阿嬤下直腸腺瘤,因病灶靠近肛門口,若以傳統外科手術治療,須重建人工肛門而影響生活品質,經改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病灶完整切除,順利保留患者肛門功能。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說,此新治療方法傷害性、治療風險皆小,且治癒率高,包括食道、腸道及胃癌都適用。
許秉毅表示,有超過8成的胃癌是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引起,也是台灣胃癌發生的最重要原因。以往醫學界治療胃癌最常使用「外科手術」與「化療」方式處理,但由於胃癌往往發現得較晚且罹癌者年事已高,因此治療風險大。目前,全球胃癌治療的新趨勢是經由血清學或胃鏡檢查來作胃癌篩檢,以發現早期的癌症,而後經由「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來根除胃癌,此相較於傳統手術治療,具有傷害性小、治療風險小、可保留器官功能及恢復迅速等多項優點,同時治癒率也非常高。
許秉毅說,內視鏡微創手術除可以治療早期胃癌外,還可以用於治療食道以及腸道之早期癌症與癌前病變。安南醫院消化內科「胃腸腫瘤內視鏡微創治療團隊」自107年成立迄今,檢查室主任蔡坤峰已經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成功切除15例胃腸腫瘤,手術時間平均約105分鐘,切除之病灶大小約4公分,無發生任何出血或穿孔併發症。前述7旬林姓阿嬤下直腸腺瘤,也是蔡坤峰主任所完成的案例;另一位65歲的王姓患者因上腹痛就醫,胃鏡檢查發現其胃內有一個3公分大「表皮下腫瘤」,由消化內科主任施長碧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腫瘤成功切除。
許秉毅指出,目前全球防止胃癌發生的新趨勢是經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來預防胃癌產生,他曾與高醫副院長吳登強共同發明「混合療法」,將幽門桿菌的除菌率自一般使用三合療法的78% 提升到 97%,此一新療法目前已被列入「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東協曼谷幽門桿菌治療共識」、「美國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準則」之建議療法。一名76歲馬來西亞華僑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多次治療無法根除,特來台治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