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當長輩隨著歲數增加,容易因骨質疏鬆而造成脊椎上的壓迫性骨折,因此,骨科醫師特別提醒,骨質密度及預防跌倒是長輩們重要的課題,若不慎發生壓迫性骨折,且又曾打鋼釘的病人,灌骨泥前務必要經醫師審慎評估。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過去壓迫性骨折只能請病人臥床休息,慢慢等骨頭癒合,然而這過程卻是非常疼痛不適的,而且受傷的那一節會越壓越扁造成駝背,有些病人甚至會壓迫到神經,導致令人痛不欲生的神經痛。現行的灌骨泥治療已相當成熟且大幅改善病人的疼痛感。但如果骨折位置剛好在過去有打過鋼釘的地方,能夠進去灌骨泥的安全通道就會被占據,導致治療受阻,就必須思考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
容志雄分享近日治療的兩個案例,一是93歲奶奶,過去脊椎第3、4、5節曾手術打鋼釘,此次受傷剛好是在第3節上緣,評估病人因個子較高,加上第1支鋼釘打入的位置較往下一些,因此利用上緣狹小的空間,順利完成灌骨泥治療。第2位病人是82歲的奶奶,個子嬌小且鋼釘位置打得很好,能打入骨泥的空間更小,所幸在使用孩童專用的細小鋼針後,也成功灌入骨泥,解決壓迫性骨折的疼痛。兩位病人的困難度都相當高,所幸在手術過程中透過C型臂X光機準確的定位,及醫師專業的判斷,才能在非常狹窄的空間下,精準地將骨泥灌入受傷位置。
在接受灌骨泥治療後,最重要的就是後續預防跌倒及治療骨鬆的問題,才能避免再次發生骨折。容志雄表示,由於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略,但只要一跌倒或是突然用力過猛(如:彎腰搬重物),就可能造成骨折。要預防骨質疏鬆,最好的辦法就是提早「存骨本」,包含:攝取足夠的鈣質及蛋白質、適度曬太陽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3、維持運動習慣提升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以及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