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Views 0Comments
肺癌嬤畏寒肌肉痛 確診登革熱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9歲吳姓阿嬤患有初期肺癌,也曾作過椎間盤突出手術,因發燒3天合併畏寒、全身肌肉痛,就診檢驗發現急性腎衰竭和血小板低下,確診為登革熱。住院治療兩週後穩定出院,發燒、腎功能、血小板狀況逐漸改善,持續於門診追蹤。
成大醫院一般內科醫師冉浩恩指出,登革熱俗稱「天狗熱」、又名「斷骨熱」,高峰期通常在夏秋之際溫暖潮濕的地區,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到登革熱病毒的急性傳染疾病。主要藉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當斑蚊叮咬到登革熱患者,就可能下次叮咬進而傳播病毒給他人。登革熱最主要臨床症狀為持續性發高燒到39-40度,合併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紅疹等症狀。
他說,登革熱跟一般常見的流行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COVID-19)相比,不會有呼吸道症狀。典型登革熱發燒可以持續5-6天,有些患者在發燒3-4天後會退燒,又再次發燒,稱為「雙峰型發燒」,嚴重的患者會併發出血、休克等症狀,若未經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死亡。重症警示的症狀包括嚴重腹部疼痛、持續性嘔吐不止、呼吸喘、嚴重黏膜出血、嗜睡、躁動不安等,高齡者、慢性腎臟病患者,或是免疫力不全者,要特別防範重症。
冉浩恩說,感染登革熱後,前5日體內病毒量最高,需防範被蚊蟲叮咬,減少病毒藉蚊蟲再散播,裝設紗窗紗門、使用捕蚊燈或電蚊拍、掛蚊帳,都是可使用的防蚊措施。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方式主要是提供支持性療法,服用適合的退燒藥、足夠的休息及補充水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在家觀察,並密切注意有無重症警示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