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執政百日,外交虛、兩岸險!

外交並非只是送往迎來的寒暄,兩岸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拚鬥,只是賴清德執政百日,國人還沒看得到任何實質突破。(中央社,資料照)

賴總統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已滿百日,民調對五二0之後兩岸及外交政策的評價各有褒貶。他自詡為「台獨工作者」,現階段因華府及北京的雙重壓力而被迫接受維持台海現狀,但他絕不甘心滿足於「蔡規賴隨」路線。因此,依其性格來看,賴清德會在就職演說拋出「新兩國論」並不讓人意外,其實就是試探各方底線的風向球。

按民進黨「抗中保台」的邏輯,維持兩岸現狀是為了確保政權、安撫國際社會的妥協,只要這種口頭承諾能爭取到民意肯定,亦成為合理化抹紅在野黨的藉口,再掌控國內外輿論風向就等同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為何蔡英文及賴清德能接連贏得總統大選的主因。有鑑於此,誇大國際支持並激化兩岸對立,就成為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大內宣的最重要任務,若有任何不利於其宣傳的「雜音」,就以「認知戰」搪塞迴避政治責任。

近期偏綠媒體大肆宣傳賴總統就職百日的外交政績,像是外交訪團創新高及歐洲訪團大增等相關內容,且賴政府涉外人士還藉著白宮官員背景說明會駁斥英國《金融時報》的「疑賴論」,其目的就是要營造賴政府能穩住兩岸關係及擴大國際往來的假象。然而,若單純從外國訪團數就肯定賴清德有能力管控台海紛爭,未免過於武斷,畢竟或許各國是對賴政府的兩岸政策走向有疑慮,否則為何急於此時來台一探究竟?

台灣民眾當然歡迎外國政要訪台,親身了解兩岸現狀發展與台海動態,也認為國際支持是回擊中共對台統戰的對策之一。不過,民眾希望看到的是,政府能爭取各國有效提升具體挺台措施,而非講了許多外交空話,結果對實質促進我國的國際參與毫無幫助。對民眾來說,這種場面話不應成為模糊執政黨責任的藉口!

茲舉幾例,就能知道過多浮誇謬讚已導致賴政府失去正確判斷能力。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及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日前應邀來台出席賴政府主辦的「凱達格蘭論壇」,兩人都表達對台灣參與CPTPP及加入聯合國的支持。此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也說「台日互信是地區穩定基礎」,而英國駐台代表鄧元翰也表示「樂意分享參與CPTPP的經驗」。

問題是:這些外交辭令真能幫助台灣加入CPTPP嗎?正因為賴政府在兩岸問題處處碰壁,因此只能藉著外援取暖,卻蓄意忽略我國對外關係的基礎其實應建立在穩定有效的兩岸溝通。確實,中共當局持續打壓台灣令人反感,但賴清德以自身意識形態凌駕憲法之上,導致兩岸互信蕩然無存,也是台海僵局無法打開的癥結所在。

台海和平攸關區域安全,也是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關鍵,所以才成為各國矚目焦點。我國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並強化防衛能力,確實是嚇阻中共當局對台動武的重要策略。不過,備戰遠不及避戰重要,台灣無法承擔日益沉重的國防經費,更無力與中國大陸進行軍備競賽,唯有恢復兩岸對話才是解決台海衝突風險的有效途徑,日前的白宮背景說明會也凸顯這點。

文宣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環節,也是爭取民心的主要管道,但民進黨政府的大內宣已有走火入魔之勢,其目的並非讓國人了解政策內涵,而是用於規避責任的推託之詞。外交並非只是送往迎來的寒暄,兩岸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拚鬥,只是賴清德執政百日,國人還沒看得到任何實質突破。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