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台灣光復79週年,你記得了什麼?(上)

何啟聖用一所「有去無回的學校」為題,介紹空軍官校前身、位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取自空軍軍官學校網站)

何啟聖

兩天前的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七十九週年紀念,上課的時候,我問同學,台灣光復的意義是什麼?多數同學都默不支聲,只有少數同學答道,「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台灣重回『祖國』的懷抱」。我再問,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的原因是什麼?有同學說,「日本戰敗」;當我繼續問,日本為何戰敗,就再也沒有同學能夠回答了。

我教授的這堂課是「廣告管理實務」課程,而在「廣告層級效果模式」中,所謂的「認知→認同→實際行動」過程,我想藉由台灣光復紀念,以中國對日抗戰那些愛國青年慷慨殉國的悲壯史實,讓同學兼收歷史與理論的學習之效。何況,師者,本就傳道、授業、解惑,傳做人原則、處世之道,即屬本務。

台灣光復,源於對日抗戰的勝利,在這十四年(從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算起)當中,日本殘害中國逾三千萬軍民同胞的生命,當中,有著太多血淚斑斑的英勇壯烈與從容就義。

我用一所「有去無回的學校」為題,介紹空軍官校前身、位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七個班次的五百餘位學生全數投入抗日戰爭,幾乎全數陣亡。讓同學們深切體認,台灣光復是多少仁人志士的鮮血譜成的浩然史詩。

這所中央航校的學生,多的是家世顯赫、名門望族、高官子弟,這群富二代、官二代卻視死如歸,把「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寫成了自己生命的傳記,但今天誰人記得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和赤膽忠心的姓名?紀念台灣光復,就不能不知道這些聽來讓人血脈賁張、熱淚盈眶的抗日故事。

陳懷民,對日空戰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殉國當時才二十二歲,也是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同歸於盡的第一人。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日軍為慶祝天皇生日,砲轟武漢,企圖摧毀我空軍,向天皇獻為壽禮。陳懷民升空迎敵,五分鐘不到,即擊落日機一架,其精湛的飛行技術、無懼的剛猛頑強,引起日軍注意,五架敵機朝陳懷民座機撲來,密集的掃射,擊中油箱著火,他因中彈負傷,最終放棄跳傘逃生,選擇正面朝那架由日寇王牌戰機飛行員、有著「紅武士」之稱的高橋憲一座機,筆直撞去。碧血灑向長空,兩團火球墜入長江。

武漢百姓抬頭為英勇的空軍喝采,當中,也包括陳懷民的父親,但他並不知道,那團火球中英靈正是他的兒子。得知死訊後,陳懷民的母親哭瞎了雙眼,而他的女友、出身金融巨賈的富家千金王璐璐,身著陳懷民送她的旗袍,在殉難的長江邊,投江殉情。

在這個悲愴故事背後,還有更戲劇性的發展。在清理戰場時,發現遭擊落身亡的高橋憲一上衣口袋中,有一張照片及家書,那是他的新婚妻子美惠子所寫,敘述做為一個飛行士妻子的孤淒與哀泣,字裡行間流露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丈夫安危的擔憂之心。陳懷民的妹妹陳難接過信後,提筆給美惠子寫了封長信,信中表達了對美惠子的同情和關愛,也表明了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堅決抵抗的態度,更有對世界和平的美好嚮往和期待。陳難十分清楚,日本軍閥的錯誤政策,造成兩國人民陷入無情的戰火之中,無數的軍人成了戰爭的炮灰,高橋憲一與美惠子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

(作者為致理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