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補充保費 健保署擬3方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健保改革議題受關注,健保署長石崇良九日說,將從調整補充保費、擴大財源著手,其中補充保費不排除費率與一般保費脫鉤、各項目各訂費率、評估新增課徵項目。

石崇良九日出席健保論壇暨醫師工會年度大會活動,並以「全民健保現況與改革」專題演講指出,目前台灣醫療體系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慢性疾病負荷增加、少子女化影響工作人口逐年下降導致人力短缺、偏遠地區障礙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其中,最大問題就是人口結構改變,石崇良指出,由於高齡社會加上工作人口減少,對健保財務產生嚴重衝擊。

然而,近三十年來健保只調升過兩次費率,分別從四點二五%調為四點五五%、四點五五%調為五點一七%,後續出現結餘就調降再彈升到五點一七%至今。對此,石崇良說「真是匪夷所思,搞不懂是怎麼撐到現在」,他主張該漲了,但該怎麼漲、好不好漲又是另一回事。

明年度健保總額尚未拍板,石崇良說,若採取高推估,較今年增加新台幣五百三十一億元,實質成長率為六點零六%,若再加上從健保總額移出、改以公務預算挹注的項目達一百一十一億元,以及癌症新藥專款新增五十億元、額外挹注罕病用藥專款二十億元,全數合計增加七百一十二億元,實質成長率達到八點一三%,將為有史以來最高。

他表示,精進總額制度重點在資源合理分配,從研議彈性總額以穩定醫療服務點值,到檢討分區總額治理制度,預計調整支付標準,優先檢討醫事人力及急重難罕症照護,並調整支付標準反應人員薪給。

石崇良也強調,應思考健保財務結構是否該調整、改變收入結構,讓健保財務的餅做得更大,例如是否讓政府負擔、補充保費占比擴大,受薪階級的一般費率調高、但占比少一點,因家戶所得成長與整體經濟成長不完全一致,不要讓薪資所得者的壓力這麼大,費率就不會成長太快,兼顧世代公平性。

針對補充保費議題,石崇良指出,健保近二年有結餘,卻不是五點一七%費率達到平衡,而是股市佳挹注補充保費。因此補充保費改革初步有三大方向,包含與一般費率脫鉤,不用像現在一起連動調漲;六個項目(高額獎金、兼差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可各訂費率;盤點是否可再加入其他項目。

除了補充保費外,政府責任也要增加,像是去年公務預算挹注二百四十億元、今年約二百億元,或將政府負擔健保總經費不得少於三十六%調升為三十八%,並擴大多元財源挹注,意即不限於菸捐與公務預算,畢竟公務預算不是常態,可比照長照基金有固定的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遺產稅,或是日本撥用消費稅等作法。不過這些內容涉及修法,仍待與各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