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33歲男子因潛水夫病造成左肱骨頭缺血性壞死,不僅手舉不起來,睡覺痛醒,工作也被迫中斷;遍求南部各大醫院後,都建議他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患者不願手術前提下,接受聚焦型震波治療,經8次高能量震波治療後,僅約8個月狀況明顯改善,活動功能恢復正常,一夜睡到天亮,且骨癒合中。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澎湖松青診所骨科醫師李松青指出,患者自訴左手舉不起來,很不舒服且睡覺非常痛,半夜會痛醒。原本從事的潛水漁撈被迫轉換為建築業架鷹架工作,卻也大半年沒法工作。
檢查發現,患者左手前舉只有70度、外展60度,活動明顯受限;X光檢查確認,患者是左肱骨頭缺血壞死第2期。李松青表示,患者曾接受藥物及高壓氧治療,但持續疼痛惡化,多家醫學中心建議人工關節置換。
李松青指出,因患者不願手術,建議接受聚焦型震波治療,以高能量震波治療在肱骨解剖頸位置每次施打4000發,每月施打1次、共8次,約8個月後狀況明顯改善。患者不僅一夜睡到天亮,活動功能恢復正常,X光片顯示肱骨頭癒合中。
李松青表示,以高能量震波治療缺血性骨壞死的效用,在於高能量震波打在肱骨解剖頸位置會造成微骨折,在骨髓腔裡形成破壞缺血性壞死的因素,並藉此造成骨髓內動脈刺激作用,讓骨髓內動脈往上長。因為肱骨頭缺血性壞死主要是因為肱骨回返動脈的慢慢栓塞,此時藉著強化骨髓內動脈,支撐肱骨頭不要再塌陷。
李松青表示,一般治療肱骨頭缺血壞死,多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或高壓氧治療,但手術後活動範圍卻無法達到前舉及外展180度。患者雖經高壓氧治療卻沒改善且惡化,高能量聚焦型震波治療可做為人工關節置換前的另一選擇,避免進入第3期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