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好兆頭 廈門數百年習俗
記者綜合報導
廈門特色中秋節活動「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成為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此一節慶民俗,金廈台都有,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博一個好兆頭;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所以,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中秋博餅是自古流傳於廈門,後傳至金門、晉江部分地區和台灣部分地區的一種民俗活動。投擲六粒骰子,利用結果的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或「餅金」,相傳利用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這種閩南地區一項重要的中秋民間習俗,每年中秋佳節臨近,家家戶戶和社會上的單位、企業或團體,都會摩拳擦掌,轟轟烈烈地舉行「中秋博餅」活動。它通過擲六個骰子的方式,根據點數獲得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共六個等次。
昔文人雅士遊戲 流行民間
博餅開始時是文人雅士的遊戲,後來工商界行會、店鋪也流行起來。為避免擲骰子有「賭」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餅敬財神土地,然後「卜信杯」博餅,最大的中秋餅叫「鰲頭」,還是「博」第一的意思。在台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在金門縣,金城鎮吳厝社區發展協會每年慶祝中秋社區聯歡晚會,都有博狀元餅大賽。
雖然有博餅因鄭成功為免步將兵員秋節思鄉而發明,但廈門大學教授劉海峰則認為博餅從北方流行過的狀元籌演化而來。也有學者發現福建閩南語通行區域中,至今還大規模地存在著博狀元籌的情況。過去文人墨客著書立說,有指出廈門地區博餅的確切時間提前到清末民初。甚至在宣統二年的廈門新聞報紙,已有商家製作狀元餅的記載。
以前,中秋博餅,廈門本地居民農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餅的時間正常是在農曆的八月初一到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博「狀元餅」,許多廈門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可能會參加多次博餅活動。
企業秀創意 博餅添現代感
在廈門,還可以看到有專業的中秋活動策劃公司進行主題、流程、形式上的創意策劃,讓整個中秋活動更具溫馨、更有企業特色,隨著時代演進,企業在秋節辦活動,吸納博餅的節慶喜氣,進而成為一種員工休閒和福利,也為這種傳統廈金台共有的特色民俗,增添了現代感。
廈門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就可能參加多次的博餅活動。而且如今的博餅會的內容也逐漸豐富,獎品也變了味,月餅可能不再是重點,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 食用油、工藝品甚或禮券等替而代之。
有趣的是,還有人一夜博回兩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後只得轉送親朋好友。當然,博餅的樂趣不在於禮品的大小,也不管獎品如何變換,人們看重的是圍在一起博弈的樂趣。
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裡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底飄出,各個眼底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