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年增1.3萬 34.4%未達50歲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強調,女性停經前乳癌患者愈來愈多,主要有3大可能原因,包括環境污染、飲食西化以及生活習慣改變,像是晚婚、晚生或不生孩子等都是可能因素。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新增1.3萬乳癌患者中,34.4%是未達50歲的停經前病人,遠高於美國的19%;其中,又有5.2%的女性處於乳癌第4期,即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醫師指出,環境汙染、飲食西化及晚婚、晚育或不生、未哺乳等,都是乳癌危險因素。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表示,停經前乳癌女性相較於年長女性,更容易診斷出嚴重的腫瘤型態與淋巴結轉移。若有乳癌轉移或復發跡象,千萬不可輕忽。
 過去治療晚期乳癌的副作用,使得許多婦女拒絕療程;或因不了解治療方式,而延誤黃金治療期。曾令民指出,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會議,外國研究團隊公布最新發現,過去只能用於停經後乳癌婦女的口服標靶藥物,用在停經前婦女同樣有效。
 曾令民指出,新款標靶藥較傳統荷爾蒙藥物僅能維持癌症不惡化期約13.5個月,可延長至27.5個月,並降低30%死亡風險,延緩進入化療的時間。
 他表示,新款藥物可將癌細胞週期停留在合成準備期,促使癌細胞凋零死亡,對停經前的乳癌患者是一大福音。目前已引進國內,並可望納入健保給付。
 曾令民指出,環境汙染造成的荷爾蒙、飲食西化及晚婚、晚育或不生、未哺乳等,都是乳癌的危險因素。平時要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養成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20歲以後的女性應定期自我檢查,45-69歲婦女應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則可提早至40歲。
 他強調,現代醫療進步、治療方式多元,癌症並非絕症,及早諮詢醫生,乳癌治療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