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 全球探索〉病毒作怪,全球化恐大倒退?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造成慘重傷亡,經濟也蒙受重創,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遠距交通工具發達,人類可快速往來於世界各國。也因此,全球化對人類到底是利是弊?也引發許多爭論;甚至有些觀點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的「難以承受的痛」之後,全球化已敲起了喪鐘。但是,如果世界各國倒退回鎖國政策,這對人類有利嗎?
何謂全球化?其實在全世界存在諸多觀點。美國學者兼作家朗沃斯勾勒的全球化包括企業家、資金、科技、通訊、人才、商品等關鍵字;多倫多大學學者珍‧奈特和荷蘭學者威特從技術、經濟、知識、人類、價值、理念、文化等角度定義全球化。無論如何,全球化大致牽涉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快速移動。
九0年之後 全球化加速推進
若問人類全球化濫觴於何時?有人認為,人類本來就會走路、使用獸力或人造交通工具,因此,一部人類史就是全球化史。但無庸置疑的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非共產國家之間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因科技長足進步,加速了跨國流動。一九九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集團瓦解、大陸改革開放等因素,全球化更是突飛猛進。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政治、經濟、社會等觀察指標,建構了全球化指數(KOF指數)。此一指數顯示,一九七0年為四十分,一九八八年為四十三點八六分,二00一年已躥升到五十點四七分。也就是說,一九七0到一九八八年的十八年之間,指數僅上升三點八六分,一九八八年到二00一年的十三年之間,就增加了六點六一分,顯然一九九0年之後全球化進展呈現加速推進。
不過,二0一0之後,全球化有趨緩現象,二0一一年指數為五十七點四五分,二0一七年只上升到五十九點三六分。這或許與全球化引起的反彈有關: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為反對此一協定,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爆發維權運動,抗議墨西哥政府與跨國財團剝削當地印第安人利益,此即「薩帕塔運動」,此一運動被形容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第一槍。
反全球化 薩帕塔打響第一槍
薩帕塔運動打響反全球化的第一槍之後,世界各地反全球化運動有如家常便飯般的上演。從學術界的觀點來看,偏向馬克思的視角認為,全球化無異於帝國主義化或西化,結果將是導致全球的不公平與不平等的兩極分化;並且,在全球化之下,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將陷入邊緣危機。英國學者紀登斯等人則認為,全球化對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但難以預料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和新世界的樣貌。
無論如何,反全球化運動將好萊塢電影、麥當勞漢堡、可口可樂等跨國性強勢商品,視為全球化的表徵,而被反全球化運動視為跨國強勢商品,大多來自歐美;同時,被視為全球化象徵的跨國組織,例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等,也都是在歐美國家倡議之下成立。因此,歐美國 家即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矛頭所指。
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九六0年代加拿大學者麥克魯漢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強調傳播媒介的發達,讓地球上不同地方都可以獲得同等的資訊,促進不同地方融合;但實情卻是,歐美強勢國家通訊社幾乎掌握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聞發布和流通。到底是全球化?還是歐美化?的確是許多人的疑慮。
時移勢易 美陸取向幾乎逆轉
令人難解的是,過去美國被視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因此,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來自全球超過十萬人群聚在美國西雅圖抗議世貿組織會議,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從小布希開始,美國就出現「單邊主義」的傾向,川普更是大推反全球化政策,美國的全球化取向已開始逆轉。
另一個逆轉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二00一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反而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戰略。過去主張全球化的國家,現在反全球化;過去反全球化的國家,現在主張全球化。世界的變化,還真是令人難以捉摸。
大象的鼻子 道出分配不平等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世界客流量前十大的桃園機場,單日乘客僅剩三位數;貨運量全球前二十大的洛杉磯港,如今也一片蕭條。世界經濟因全球化而快速成長;但同時發生的,卻是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問題。
為了瞭解全球所得分配的景象,塞爾維亞經濟學家米蘭諾維奇探究全球各所得級距的實質所得成長率,發現全球所得分配百分位數在六十之後陡峭下滑,到八十左右又陡峭上升。此一圖形狀似大象高高舉起鼻子,具體的描繪出全球所得分配不公的樣貌。
聯合國每年都公布《人類發展報告》,二0一九年即以「二十一世紀人類發展的不平等」為主題,近三百頁中文版完全聚焦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與應對策略等等。可見,全球化導致的分配不公問題仍然亟待緩解。
(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