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走進課程,遊日本

台南二中一年十一班 ◎吳政諺 教室中傳出陣陣歡笑聲,仔細一聽,原來是老師正用日文跟同學們打招呼,日語響徹走廊,熱情的氛圍漸漸從教室中流洩而出,期待日文課已久的我,三步併兩步衝進教室,此刻迎接我的是笑臉迎人的大夥兒,而我也就此開啟了日文之旅。 首先迎來的第一堂課便是學習語文文化,老師向大家介紹完日本文化後,接著開始介紹簡單的日文拼音--五十音,在老師講解完五十音後我發現,事實上,日文是用五十音拼接組合,這些聲母和韻母結合後就像在唱歌似的。當下,我彷彿踏入了美妙的世界,內心滿是興奮與雀躍,準備探索那未知的領域。 之後的每一堂課老師皆用了一些主題來介紹單字和文化特色。還記得有一堂課,主題是圍繞著「酒」所展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日本人喝酒文化和居酒屋文化,日本人很喜歡喝酒,以酒消愁,但特別不喜歡喝高濃度的酒,像是高粱;而居酒屋的酒實則不貴,或許還比其他地方便宜,真正貴的是下酒物,身為學生的我聽的格外認真,心中也因此種下了闖蕩日本的種子。 課堂一節節的過著,老師的字字句句皆讓我彷彿置身日本;單元一節節的澆灌,那一刻,萌芽正努力生長,內心正蠢蠢欲動。我知道,遠方的國度格外分明,總有一天我會踏足夢想之地,體驗其中美好。 對我而言,「日文課」已不是簡單的外文課,而是我探索未知的望遠鏡,一頭栽進日文世界的我,已身在其中……。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合群與離群之間

台南女中二年十七班 ◎李咨儀 曾閱聽無數影視、文章敘寫童年的美好與無憂,我卻未曾能夠與這些描繪或論述共鳴,更未曾因這些話語憶起某個美好畫面,甚至對於國小之前的記憶一片模糊,直到近幾年才意識到原因:我的童年,是一次次人際挫折串接而成的,並非無憂無慮的美好。 人際社交的應對進退,似乎是一項我未能擁有的天賦。我雖然從不是膽怯害羞的孩子,但行為及言語的不加修飾,加上不懂得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使我在求學階段未曾屬於班上的中心群體,國小和幼兒園時甚至一度成了被排擠、孤立的對象。 彼時的我選擇逃避,躲進閱讀與創作帶給我的想像世界中,以此獲得喘息空間和難得的歸屬感。漸漸的,我在班上擁有了自己的定位—那個下課時仍抱著書看的女孩。我避開了自己所不擅長的交際和小圈圈的交流,在僅我一人的天地裡自得其樂,晃眼也就這麼度過了小學六年。可我仍會在意,會糾結於我未曾聽說也未曾受邀的聚會,會羨慕那些有全班同學幫忙慶生的孩子。我曾盡力釋出善意,卻換不來真正知心的好友,更無力加入那些早已形成的「上流階層」。於是在課業與競賽之外,我的國小回憶幾乎都是被有意忘卻的空白。 然而,我在離群之下卻似乎更能做自己,透過專注於自己所愛之事,我往往能自得其樂。隨著年紀漸長,也許我較能稍許修飾自己的言行,因而交到幾名頻率相近的知己好友,在往後的人際應對上也成熟許多,不再處處受挫。時至今日,我仍甘於做那離群的孤狼,而非合群的綿羊,在合群與離群之間,我選擇做自己,而不強求人際上的成就紛擾。

Read MoreRead More

震波治療 潛水員肱骨癒合

左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治療前(左)活動受限,高能量聚焦型震波治療後(右)活動正常。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33歲男子因潛水夫病造成左肱骨頭缺血性壞死,不僅手舉不起來,睡覺痛醒,工作也被迫中斷;遍求南部各大醫院後,都建議他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患者不願手術前提下,接受聚焦型震波治療,經8次高能量震波治療後,僅約8個月狀況明顯改善,活動功能恢復正常,一夜睡到天亮,且骨癒合中。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澎湖松青診所骨科醫師李松青指出,患者自訴左手舉不起來,很不舒服且睡覺非常痛,半夜會痛醒。原本從事的潛水漁撈被迫轉換為建築業架鷹架工作,卻也大半年沒法工作。 檢查發現,患者左手前舉只有70度、外展60度,活動明顯受限;X光檢查確認,患者是左肱骨頭缺血壞死第2期。李松青表示,患者曾接受藥物及高壓氧治療,但持續疼痛惡化,多家醫學中心建議人工關節置換。 醫師李松青指出,高能量聚焦型震波治療可做為人工關節置換前的另一選擇。 (記者王正平翻攝) 李松青指出,因患者不願手術,建議接受聚焦型震波治療,以高能量震波治療在肱骨解剖頸位置每次施打4000發,每月施打1次、共8次,約8個月後狀況明顯改善。患者不僅一夜睡到天亮,活動功能恢復正常,X光片顯示肱骨頭癒合中。 李松青表示,以高能量震波治療缺血性骨壞死的效用,在於高能量震波打在肱骨解剖頸位置會造成微骨折,在骨髓腔裡形成破壞缺血性壞死的因素,並藉此造成骨髓內動脈刺激作用,讓骨髓內動脈往上長。因為肱骨頭缺血性壞死主要是因為肱骨回返動脈的慢慢栓塞,此時藉著強化骨髓內動脈,支撐肱骨頭不要再塌陷。 李松青表示,一般治療肱骨頭缺血壞死,多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或高壓氧治療,但手術後活動範圍卻無法達到前舉及外展180度。患者雖經高壓氧治療卻沒改善且惡化,高能量聚焦型震波治療可做為人工關節置換前的另一選擇,避免進入第3期壞死。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非我

台南市建興國中三年七班 ◎崔恩睿 不足一尺的鏡面,雖然不起眼,每每對鏡,卻能映出人生的縮影。一直以來,我像艘沒有羅盤的船隻,迷失方向,只能永無止境的前進,直至能量耗盡,再也沒有力氣航行…… 端看鏡中的陌生人像,恍惚間,我究竟是誰?我曾認真思考這問題。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我最討厭什麼?仔細思索後,才發現是一團無盡的迷霧。每每對鏡,總瞥見生疏的自我,我以為的那個我,並非真實的我。 我愛彈琴,想成為下一位貝多芬;練羽球時,又想化身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甚至奢望長大出社會後,能向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看齊。然而,這張臉龐並非有三頭六臂,這都是無法達成的夢想,卻鎮日天馬行空,妄想自認成為天選之人,老天爺必會眷顧我,是嗎? 倘若將上述角色的能力,以六角形人格理論來分析,他們是某項知能特別突出的「特化型」,我則是各項能力皆平均的「泛用型」,是平凡不過的常人。唉!我不明白我要什麼,導致這個努力一點,那個努力一點,找不到明晰的方向,毫無頭緒。只盼,未來某日,能指出人生羅盤的向度,真切的認識鏡中的自己,或者,不是自己。

Read MoreRead More

〈彩繪人生〉曾經苦過 李英誌熱心慈善公益

公益足跡遍及全台的圓心慈善會理事李英誌(右二)和夫人(右)。(記者陳俊文攝) 高雄圓心慈善會理事李英誌是學甲七塊厝人,因父母發生債務問題,從小就和阿嬤住在老家三合院,日子清貧,立下志願若未來事業有成,將積極投入公益事業。後來和圓心慈善會理事長熊天德一起創立合法登記的公益社團,目前每年用在公益慈善的捐款都在2、300萬元之間。他本身又是清潔保養品的貿易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曾捐贈全台各醫療單位約4萬瓶抗菌洗手液。 李英誌表示,他熱心投入慈善事業,是因為從小就和鄉下阿嬤一起生活,物資極度缺乏、三餐不繼,他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和父母,但也從不會埋怨,只能立志在長大後要做一個「手心向上」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窮苦人家。 於是他最早參與台南回社慈善會的公益活動,後來和熊天德等志同道合友人一起出錢出力,幫忙高雄地區中低收和弱勢家庭的助學和助葬,尤其是幫助和他一樣無法選擇父母的弱勢學生,助學金發放從國小一路贊助至大學畢業,前後長達14年。 後來因為參加的善心人士不斷擴張,為昭炯信,3年前和熊天德發組「圓心慈善會」,並向高雄社會局合法登記,除助學助葬之外,台灣社會那裡有災難,就有圓心慈善會理事的身影,比如今年花蓮大地震,他們就搬了7箱物資前往協助救災。 李英誌自創清潔品牌「科晢佳」,在前幾年台灣疫情期間,以最嚴重的新北為中心,捐贈醫護人員抗菌洗手乳,半年內共捐輸4萬瓶。即使目前,他每年仍供應高雄鳳山大東國小和屏東四林國小20名中低收幼童,一整學期整套的個人清潔用品,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自承個人力量微薄,但卻裝載滿滿的愛心,幫助弱勢學童繼續前行。 本身是關聖帝君信徒的李英誌,近幾年也常以自己生產的艾草祈福皂、艾草開運沐浴乳和各宮廟信眾結緣,包括高雄武廟、鹽埕文衡聖殿、台南開基玉皇宮等,讓公益跨入宗教信仰領域,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野生動物園

新竹縣上智國小六年A班    ◎楊詠翔

Read MoreRead More

〈彩繪人生〉退休校長劉明道跨行 賣螺螄粉

劉明道將校務經營之道運用於開店。(記者林雪娟攝) 前忠義國小校長劉明道退休後,相中台人喜愛嘗鮮和獨特食物,和兒子在中西區海安路與友愛街口,加盟開設「非螄不可」螺螄粉專賣店。 劉明道擔任校長時相當重視食安教育,也曾任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理監事,兒子劉瀚文從事餐飲十餘年,一有經營管理專才,一有餐飲專業,剛好友人想跨足餐飲事業,友人擁有資金店面,他有技術和腦力,劉明道和兒子決定加盟。 劉明道表示,螺螄粉是廣西柳州風味小吃,原由柳州特有米粉加上酸筍、木耳、花生、豆皮、花椰菜、青菜等配料及適度酸辣味和煮淡水石螺的湯水調合而成,具有酸、辣、鮮、爽、燙風味,正宗螺螄粉不放螺螄,而是以螺螄熬製湯頭,而「螺螄」其實是石螺。 劉明道很重視食材,米線採用台灣製造,配料也從馬來西亞進口,因為是加盟創始店,開店前幾經調整口味,獲得各方肯定才推出。選用許多食材搭配,如蝦、豬蹄、多利魚、腸旺和炸蛋等,還有各式滷味。擅長經營管理的劉明道,從點餐系統分析客源、時段、喜好等大數據,提供店長建議。 父子倆一起經營事業,難免意見紛歧。劉明道說,他尊重餐飲專業者的能力,兒子也尊重他的經營分析能力,以前經營校務,是以教育為本,如今經營事業,創造利潤雖是必須,更希望能實踐理想,除印證自我能力,也希望回饋社會,如雇用二次就業者,或提供年輕人訓練場域,在經商之餘,更達到教育目的。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ad More

〈彩繪人生〉中洲建設深耕屏東 總經理黃瀚霆 建築新世代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第28屆理事長黃瀚霆獲總統賴清德接見。(黃瀚霆提供) 成立已31年的中洲建設,深耕屏東,從創業至今一直都在屏東推案,早期以透天別墅為主,近年推案主力轉為精品時尚大樓,但不論哪種住家產品,中洲細膩的格局規劃、堅實的施工品質,完善的客變及售後服務,31年來,深植在民眾的印象就是,在屏東,數一數二都是中洲。  11年15座建築園冶獎 善意與信念綻放出的榮耀 當第二名很簡單,一直往前追就好,但要當第一名壓力就大了,要不斷創新、要永續經營,還要減碳淨零,中洲建設總經理黃瀚霆以「回家真好」品牌精神,每個建案都在思考如何讓建築順應地方紋理,和周遭環境更加融合,打造友善生態、節能綠化的居住空間。 黃瀚霆指出,「中洲建築」特別重視通風採光、植栽綠美化,及節能減碳的設計,像是太陽能光電系統,景觀陽台,創造獨一無二的綠能社區等,皆是中洲建築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的用心,也因為中洲在規劃上的細膩,已連續11年獲得有建築奧斯卡之稱的建築園冶獎15座獎項的肯定。 黃瀚霆說,建築園冶獎是非常公平公正的建築獎項,來自產官學界的專業評審經由書面及實地評選產生獲獎作品,得獎建商完全不用拿錢出來,得獎不得獎全憑專業評審打分數,獲獎是殊榮,也是責任。 建築園冶獎是台灣建築界的指標性獎項,隨著建築園冶獎邁入30年里程碑,今年特別以「園冶叁零,零碳未來」為主題,呼應了全球淨零轉型的趨勢,在頒獎典禮中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建築作品,而中洲建設「潮。中洲2」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黃瀚霆感謝評審委員們的肯定,這讓中洲更加堅定對的方向,中洲建築始終致力於在建築與環境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打造節能綠化的友善居住空間,讓每個角度都能感受最宜人的生活氛圍。黃總表示,未來,中洲建築會繼續紮實前行,以最嚴謹的態度打造更多美好空間,為台灣建築注入更多可能性。 中洲建設「中洲種子聖殿」獲得園冶獎。(黃瀚霆提供)  接任JCA理事長 強化學習平台回饋社會 黃瀚霆目前是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簡稱JCA)第28屆理事長,這個純屬公益服務性質的職務一任2年,他在任期中積極招募會員、提供多元的講座,讓會員吸收不同領域知識,互相學習、成長、歷練,並組成實力堅強理監事團隊,推建築動園冶獎30年的重要活動,以及邁向下一個30年的發展方向。 這兩年是黃瀚霆人生中很重要「all in」的階段,結婚、生女,也讓他在經營事業心態上更加篤定,他認為,從事建築行業,就是在追求創造一個理想、有溫度的家,讓每位家人都能居住其間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就是「回家真好」最貼切的寫照。 (記者蔣謙正)

Read MoreRead More

讓愛永續 童醫器捐感恩音樂會

捐贈者家屬代表與受贈者代表互贈感謝花束。右1為捐贈者蔡先生的太太周女士,中為去年接受肝臟移植的受贈者洪先生的女兒,左1為今年受贈移植成功的曾先生。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28日舉辦「生命永恆‧愛的樂章─器官捐贈移植感恩音樂會」,邀請莊慧淨老師帶領〈繆思室內樂團〉與小提琴演奏家張芸萱表演,讓優美的樂曲撫慰大家的心靈。每年音樂會邀請歷年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參加,這次共有20個家庭共計52人出席,最後也進行手寫繪馬祝福活動,祈願愛的循環永續。 遺愛人間的捐贈者蔡先生,2017年因意外離世,生前曾表達器捐的想法;還說若是器官不能使用,也想捐出去提供教學。家人尊重其心願,最後成功捐出心、眼角膜、骨骼、雙側腎臟。這次活動由周太太到場緬懷,稱蔡老師發揮大愛讓更多家庭圓滿,並勉勵重獲新生的受贈者好好愛惜身體,享受人生。 另外,去年接受肝臟移植的洪先生,因肝病變在2020年8月開始等候肝臟移植,期間歷經數次肝硬化產生的併發症,肝昏迷、意識混亂、腹水、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水腫等不適,時時刻刻擔心復發能否安然度過。等待移植3年中,全家人膽戰心驚、相當煎熬。 兒孫與女兒也陪著洪先生參加活動。兒子代表感謝善心人士捐贈器官,讓父親獲得重生機會;也感謝胃腸外科薛冠群醫師、洪翊慈協調師和童綜合醫護團隊,因為有大家的愛,讓父親有活下去的希望,全家能一直在一起。 莊慧淨老師帶領的〈繆思室內樂團〉與小提琴演奏家張芸萱小姐到場表演。(記者陳金龍攝) 今年受贈移植成功的曾先生也到場分享,因為年輕時不珍惜身體健康導致洗腎,躺在床上覺得「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後來等候移植1年半重獲新生機會,謝謝一路上遇到的朋友、醫療團隊成員與大愛捐贈者,現在有機會自省吾身,更珍惜得來不易的身體。 童綜合副院長鄭伯智表示,院方推動器官捐贈及移植,2004~2024年已進行心臟移植1例、肝臟移植91例(48例活體、43例大愛捐贈),腎臟111例(9例活體、102例大愛捐贈)。童醫院移植團隊跨科整合資源,成立病友支持團體,以專業的醫療團隊服務,提供全程、全人的優質醫療照護,持續提升醫療品質。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手機帶給我的快樂與煩惱

台南市果毅國小六年甲班 ◎鄭寀蓁 身處科技時代,幾乎人手一機,如此方便的設備,帶給大眾快樂,相對的也帶來了許多不同的煩惱。 相比以前只能打電話的手機,現在既可以傳簡訊、聽音樂,還可以記筆記和拍照片呢!現在的多元支付方式,更可以讓我們實現「一機在手,天下我有。」擁有手機我們不再需要相機,出門甚至不用帶背包,一支輕薄的手機,竟容納了所有的日常所需,它不只帶來便利,更為我們帶來了各種不一樣的快樂。 在手機裡的虛擬世界,我們可以做在現實不能做的事,更可以獲得崇拜,這正是在現實裡得不到的快樂,對我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把自己畫的畫放到社群,每一個讚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每一個在留言區的誇獎,更可以讓我得到莫大的快樂。 而手機卻也帶來了各種煩惱,只要手機不見,大多數人便什麼都做不了,擁有手機人們失去了分享的機會,在吃飯時,大家看著手機,失去了交談的機會,而且一個不小心洩露個資,騷擾和詐騙訊息便接踵而來。 我們要善用手機,讓它變助力,並非阻礙,善用科技,讓生活更方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能帶給我們便利,也能像刀子般帶給我們威脅,它是個雙面刃,希望各位好好使用科技。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