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宅在家運動少,加上走路少、曬太陽也少,醫師提醒,要當心骨鬆年輕化,建議可以選擇負重運動,提升骨密度。
通常骨質密度約在20~35歲時達到最高峰,然後就會慢慢衰退,很多人常常是因為腰痠背痛無法拿重物、爬不動樓梯、愈來愈疲累,甚至跌倒才發覺竟然骨折,因此躺床一病不起,後續逐漸失能。
彰基骨科主任王偉勛表示,近期的確很多女性銀髮族,到醫院要求檢測骨密度,他幫病患抽血時,真的發現血液中的D3有減少。
除了銀髮族,中醫師吳明珠也提醒,成長發育的轉骨時期,一定要儲藏骨本,好好的培養骨質密度!如果成長期運動少,陽光日照也少,又或者因為過度減肥,缺乏營養素,地基沒打好,骨量不夠,到了30歲後骨質開始慢慢往下降,骨質疏鬆就可能提早報到!
同時,肌力也跟氣血有關,吳明珠表示,容易疲勞也代表力量開始往下走,譬如像男生出現腎陽不足的情形,雄性荷爾蒙比較少,就會連帶影響骨骼發展,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慢性病患者,因為會服用很多藥物,例如氣喘用的類固醇,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骨質密度。
王偉勛表示,骨骼力量有沒有削減,可從「外表的變化」觀察。臉部骨質35歲後開始改變,骨質流失會導致顏面骨萎縮,骨頭撐開臉皮的範圍減少,所以皮也會變鬆,皺紋增加,形成「臉部老化」,臉部會出現法令紋,眼角細紋以及眼袋也會出現。
其實,想要好好運動,在家也可以,王偉勛表示,想提升骨密度,負重運動最合適,如膝關節好的人,可以進行階梯運動,也可以趁機避免疫情期間,坐電梯群聚感染的風險。如膝蓋不好,可參考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坐在椅子上,單腳抬高鍛鍊股四頭肌,順便訓練股內側肌,兩隻腳輪流練習做8次,一次約8秒鐘,一天做3組,增強骨骼跟肌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