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製劑助治異位性皮膚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27日發表最新版「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提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針。其中,針對中度至重度患者,透過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後,紅腫面積以及嚴重程度可改善7成5以上。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過去幾十年間,國內異位性皮膚炎患病率逐漸上升,尤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成天飽受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之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終其一生都需要與疾病對抗。
 根據「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針;初期病人建議以保濕劑為主,維持皮膚保水度,針對局部病灶可塗抹類固醇藥膏,如還有癢感則會加上口服抗組織胺來改善。
 針對中度至重度病人,則會建議加上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等治療方式;也會視病人嚴重程度,處方口服免疫抑制劑,但可能會對肝腎造成較大負擔,病人需定期追蹤肝腎功能和血球數量。當生物製劑療法加入後,更加完整各階段的治療,但往往也需在療效及副作用間做取捨。
 然而,隨著新型生物製劑療法問世終於打破治療僵局。朱家瑜說,新型生物製劑可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重要因子進行阻斷,從根源改善病灶,同時降低副作用產生。
 根據研究顯示,有近半數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後,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可改善75%以上;合併生物製劑與類固醇藥膏治療後,病人的搔癢問題最快能於2週時獲得明顯改善,8成病人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提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賴柏如說,去年12月新型生物製劑療法已通過成人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健保給付,大幅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今年5月更將適應症拓寬至12-17歲且體重60公斤以上的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病人,對病人而言可謂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