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基文化局業務報告暨議員詢問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議會自五月二十一日起召開第十九屆第三次定期會,六月二日下午由文化局進行業務報告暨議員詢問,文化局長陳靜萍針對基隆市目前各項文化業務內容推動概況進行報告。
陳靜萍表示,文化局為鼓勵市民閱讀,持續與民間力量共推閱讀活動,並增加館藏資源,讓市民有更多元的閱讀選擇。而在文化發展的部分,除了辦理傳承百年的雞籠中元祭外,亦透過社區營造將學校、社區與在地知識串聯,並發展出各地的地方特色。另外,文化局更針對文化資產加速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計畫」,而該計畫的五大分項計畫:專案管理計畫、大航海歷史空間整合計畫、基隆港西岸歷史空間整合計畫、和平島歷史資源整合計畫及數位科技應用計畫等更是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文化局業務攸關基隆文化發展,現場議員皆熱絡討論並提出相關意見及問題。議員陳薇仲建議未來是否有機會借鏡韓國釜山的經驗,規劃在地出版社補助計畫,讓在地民眾用在地人的看法及體驗,聚集文化的能量讓在地故事發揚光大。議員鄭文婷表示,基隆有許多在地的藝術大師未來是否有機會以大師的名字命名街道,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大師的故事。議員張淵翔表示,和平島考古現場影響當地居民的停車狀況,是否有相關配套措施。議員韓世昱質疑黃蠟石館過於簡陋,應該要重新整修。張淵翔、韓世昱亦針對街頭表演藝術家的考照及表演地點相關細節提出疑問。另外,多位議員認為文化中心是郵輪遊客下船後看到的第一門面,是否有進行相關整建的問題。
陳靜萍表示,有關在地出版社的建議,文化局一直有在進行相關的在地徵文及出版,但礙於經費問題因此採取二年出版一次的模式,未來若經費許可,可參考釜山的經驗規劃細節。而以大師名字命名街道一事,影響範圍過大還需和民政處做詳細討論。另外,文化局目前已向文化部爭取四樓以上演藝廳整建及三樓以下動線整修的相關經費,整修後的文化中心將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門面,此次整修亦會增加數位科技展演,讓文化中心的展演形式更加多元。有關街頭表演藝術者的相關規範,自一○七年起已採取登記制,而目前基隆共有三十處展演地點,並預計於今年開放線上申請展演地點,讓街頭藝術家可以更方便作業。最後,黃蠟石館受限於前身員工宿舍格局的影響,在展示上確實有待改善,目前正與暖暖地區做通盤計畫未來將改善館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