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疫苗具有抗疫能耐

■陳勝咸
 疫苗彷彿是勝利女神,克服了種種的傳染病,立下人類健康史上的赫赫大功, 從天花(牛疫)至流感,也轉向癌症、神經退化、代謝等等慢性病。免疫學之父英國金納醫師,發現曾觸過牛痘的擠牛奶女工,對天花竟可產生免疫反應,便想若將牛痘膿症中的液體注射到人身上,應可避免天花感染,結果成功了,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天花絕跡。
 利用免疫機制的藥物,基本上都可說是「疫苗」(vaccine),主要可分為「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前者是用現成的抗體來應急,後者是用抗原刺激人體來產生自有的抗體。被動免疫是拿來就用,例如為什麼要用母乳哺乳,因為母乳中有大量IgA.抗體,對幼兒免疫力有幫助;又如被毒蛇咬到,必須注射現成的「抗蛇毒血清」,由於人體要一到兩週後,免疫系統才會產生特異性抗體,所以在病情迅猛之下,不注射現成的血清,會來不及救命。在SARS、新冠病毒的患者,也有利用被動免疫而治療成功的案例,即利用治癒患者的特異性抗體,可對抗病毒的感染。疫苗是個解決的方法,可使人在被感染前擁有免疫能力,但要找到對的抗原來誘導對的抗體,需六個月以上的時間。 主動免疫則是人工刺激之下的後天性免疫,有前述的專一性及記憶性,但如同人處於太平盛世太久,戰鬥技能會喪失,所以有些疫苗要再追加劑量以保免疫戰力。
 新型的DNA疫苗,則是將病原的DNA片段輸入身體特定細胞,使得細胞能持續表達病原的抗原蛋白。或再利用基因編輯的技術,使抗原更精準化。
 最後要提醒的,疫苗曾戰勝各種傳染病,但疫苗是給未感染者使用,也要藥物流程,需時間來臨床測試評估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合乎法規。2020年1月26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研發新冠疫苗,希望在三個月內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原中研院長翁啟惠認為,要用去活性的新冠病毒來製造疫苗,可能會產生「抗體依賴增強使用」(antibody dependent),建議可用病毒表面的醣蛋白(翁是糖生物學專長)和基因重組方式。
 筆者認為新冠肺炎致死的原因之一是免疫風暴,在疫苗研發這因素不能不考慮或用生物製劑來阻斷或降低免疫風暴,可在風暴來臨前使用。但新冠肺炎是RNA病毒,變異快,疫苗研發挑戰多多。
2003年的SARS,有人熱心研發抗SARS疫苗,但SARS就莫名消失,讓業者血本無歸,疫苗研發是長遠的路,需各界全力支持,也願台灣隊的國光生技及高端疫苗等等,皆能成功。
自用牛痘疫苗克服了天花,面對傳染病,尤其是病毒所致的感染,如HPV(人類乳突病毒,造成子宮頸癌等等)、小兒麻痺、流感等等, 都有不錯效果,甚至也根絕了小兒麻痺。但面對RNA多變異的新冠病毒,我們要更加努力。
 一有新興感染,我們都期待「疫苗」趕快出現,疫苗在人類感染史,的確立下大功勞,而這次新冠病毒的疫苗攻關難題在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的ACE2的突棘蛋白。疫苗可說是一種人體的超前部署,可使免疫系統經過演習,而能更快做出反應,疫苗有三代:第一代,已病原整隻,如滅毒活疫苗,滅毒疫苗。第二代,次細胞單位之疫苗,針對細胞的單位,如多醣體,蛋白質…等,成分單一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較差。第三代,DNA疫苗,mRNA疫苗。
 最後,期待運用最尖端的醫療生物科技,群策群力讓新冠肺炎快一點下架。
 (作者/台南市大安婦幼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