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當痔瘡 就醫才知得腸癌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3歲楊姓男子17歲開始抽菸,愛吃炸豬排、炸蝦、炸蔬菜,10多年受痔瘡困擾,時有血便,近半年來,血便時會伴隨腹部輕微悶痛,以為又是痔瘡發作,直到年初腹痛難耐而求診,才發現是大腸癌第4期,合併多處肝臟轉移。
 楊姓男子肝臟出現大大小小超過7顆的腫瘤,最大4公分,經先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完成11次化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最大為1公分,上個月手術1次切除大腸癌腫瘤和肝腫瘤,2週後出院,如今身上找不到癌細胞,恢復良好。
楊姓病患昨日現身說法,他感謝中山附醫肝膽消化外科主任李祥麟、醫師許倍豪醫治,他在抗癌過程中,完全配合醫師,術後也聽醫師叮嚀,不但戒菸,戒炸物,改吃蔬菜,每天飯後走路當運動,超過1小時,現在生活正常,並且定期每3個月回診追蹤,他也用自身抗癌經驗,鼓勵其他癌症病患別放棄希望。
中山附醫肝膽消化外科醫師許倍豪說,根據國健署癌症年報,結直腸癌仍為發生率第1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5千名新診患者。其中,17%病人發生遠端轉移,僅約1成患者有機會痊癒,患者需要與多團隊專科醫師充分溝通合作,才有機會獲控制,甚至有機會根治。
許倍豪說,腸癌發生與基因、生活型態,飲食炸物、紅肉、燒烤、菸酒都是危險因子。他建議,預防腸癌要少吃牛羊豬肉等紅肉、加工肉品,炸物、燒烤,多攝取蔬菜,養成運動習慣,戒菸、適度飲酒,不熬夜,一旦發現異狀,大便習慣改變、血便、長期便秘或大便變細等及早檢查,50歲以上及有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