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議員質詢道路刨鋪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市民關切道路刨鋪標準的依據,高雄市議員黃捷廿二日總質詢要求市府應以科學數據為標準依據,上網公告PCI量表的優先順序,她說,道路刨鋪機制應更透明及公開化,對市民有所交待。
 高雄過去有五千個天坑及道路不平情形,黃捷議員說,她發現市府道路刨鋪順序選擇依據的評比和標準不一,雖有PCI量表,卻未具體落實,例如五甲二路、中崙路、 南京路等道路至今依舊破爛,均尚未改善。
 黃議員說,韓前市長稱刨鋪改善六百條道路,其刨鋪順序依據為何?市府並沒有公開刨鋪PCI量表與鋪面完工前後的對比資訊;她指出,民意代表常依市民反映向市府建議刨鋪道路,講話大聲的民代建議優先嗎?在預算有限下,市府應採更科學數據作為刨鋪順序標準。
 代理市長楊明州答覆指出,PCI指數是目前刨鋪道路的衡量標準,但客觀上仍會受議員的爭取而影響,刨鋪預算有限,經費應花到刀口上,未來,PCI順序、鋪刨改善前後訊息及突發狀況的處理,均應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公務人員也要本於專業及良心進行控管。
 黃議員要求刨鋪道路評量要更為細膩,讓刨鋪道路成為有感政策,同時提供市府和市民有直接溝通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