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為抗議總統蔡英文提名前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二十八日破門占據立法院議場,昨天日中午被綠營委員強行清場。國民黨在戰術上雖還有待改進,從政治戰略來看,確是「敢戰就是贏」、「雖敗猶榮」,況且,勝負還難說。
國民黨黨團這場奇襲式的抗爭,可從三方面來評析:
首先,從議題選擇來說,國民黨立院黨團發動抗爭,直指陳菊擔任監察院長是不適任的人選,但蔡英文還要堅持提名。藍營決心加碼進場,將此項政治角力帶向衝突,其目的在於透過占據國會議場抗爭與執政的民進黨攤牌。
然而,抗爭雖然凸顯了政治層次的是非,但監察院職司彈劾、糾舉,主要對象是官員與政府機構及其政策,非直接關係到民眾切身利益,因此,此次抗爭在社會引起的共鳴有限。
其次,從發動時機點來說,今年九月應該是更重要的朝野決戰時機。九月,立法院要審議下年度中央政府預算,九月、十月還能遭逢兩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要中斷,再者,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今年底也要簽訂,這些都牽涉了台灣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人民生計,民生議題很多,民進黨若堅持硬幹闖關,屆時,國民黨的抗爭必然會得到社會更多共鳴。
第三,從戰術與戰略觀察,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此次抗議,原本稱說占據議場要撐過三天,但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被民進黨委員強行清場。
以國民黨目前的社會條件,在立法院又是少數,被提前清場本就是預料中事,對於綠營及網軍的嘲諷、訕笑,國民黨其實不必在意。從戰略層次來看,表面上看似失敗收場,但確是「敢戰就是贏」、「雖敗猶榮」,況且,勝負還難說。
政治實踐往往最重要的關鍵是過程,並非是結果。以國民黨當下的政治實力,這場「必敗之戰」,應跳脫表面分析,從彰顯事理、政黨意志展現上來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對目前在野的國民黨而言,其實具有更深一層政治戰略意涵。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