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一名19歲薛姓女大生,在一場車禍中顱內出血,且上顎兩顆正中門牙缺失、下顎兩顆前牙斷裂,經急救後搶回一命,但講話卻造成「漏風」,所幸經矯正醫師治療後,逐步恢復咀嚼功能,也重拾自信燦爛的笑容。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羅昱承表示,患者腦部傷勢在醫療團隊搶救下恢復健康,但車禍導致的上顎兩顆正中門牙缺失、下顎兩顆前牙斷裂、與先天的牙齒擁擠等問題,經過門診評估後,利用拔除下顎的斷裂牙齒增加空間後將齒列排齊,缺失的正中門牙則利用側門牙取代,之後再利用填補或假牙的方式,將側門牙恢復成正中門牙的外型,以兼顧美觀與功能。
羅昱承指出,齒顎矯正治療又可稱為「戴牙套」,透過誘導骨頭生長和調整牙齒位置,將不正常的咬合,改為正常咬合。常用的矯正器大致分為「固定式矯正器」和「活動式的隱形矯正」,前者對於牙齒的控制有相當好的功效,透過橡皮筋或鋼絲將矯正線固定在矯正器上,雖然美觀度較差,且鋼絲突出可能造成黏膜摩擦,但在矯正的療程上較能達成醫師的預期進而完成矯正的治療;後者則不需黏著矯正器在牙齒表面,可解決固定式矯正器帶來的美觀問題也較易於清潔,但應整日配戴,通常每一至兩周更換牙套,以達到牙齒移動的目的。
矯正結束後,因為牙周組織重塑、肌肉習慣的適應,和生長期的不可預測性,都會影響牙齒的穩定性,需要配戴維持器,讓牙周組織有足夠時間進行重塑,達到咬合穩定的目的。
羅昱承表示,每個人接受矯正治療需要的時間不同,且矯正時間會受到牙齒在骨頭移動的速率、患者是否準時回診,以及牙齒凌亂程度而定,由於矯正時牙齒移動後所引發的酸軟症狀,往往會影響正常的進食,建議患者挑選軟嫩食物,減少咀嚼導致過大力量施予牙周組織,以降低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