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了能達到循環經濟、提倡動物權益,行政院環保署指出,原本貓中途之家轉型為社會企業,提供自製貓糞、貓砂堆肥與小農契作,再透過收購、販賣茶、米等農產品,支應中途之家所需。
環保署三日舉辦「二0三0未來 超越圈圈」循環經濟的日常展覽開幕活動。現場約五十多個單位,從食衣住行結合循環經濟,提倡綠生活。
其中,社會企業「養貓人家」原型是貓中途之家,其藉由與小農契作的方式,由中途之家貓糞、木屑貓砂製成的堆肥供農民耕作,接著再收購茶、米等作物販售,達到「人護貓、貓種菜、菜養人」的永續循環。
創辦人陳人祥表示陳人祥表示,這樣的作法是希望讓更多人重視動物權益,雖然許多人都愛護動物,但對於動物的照顧、觀念仍然有落差;透過循環的機制,一來能夠支持貓中途的經費,也能讓不是貓奴的民眾有機會幫助流浪動物。
此外,還有以廢棄物製作手提包的「吳村工作室」,創辦人吳婧溰表示,早期漁網用線與現在不同,很多已經遭淘汰不再使用,就算回收漁民也賺不了多少錢,因此想製成手提包;平均製成一個需要三至五天,「主要是前期清潔比較費工 」,未來希望能成為漁村特產。
環保署表示,展覽是與民眾實際生活相關,呈現零廢棄的升級模式、地方創生的故事等;台灣從民國八十六年推出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現在更希望從源頭減量,希望未來十年讓資源能夠循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