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總頭寮農作區赫見白化紅鳩

安南區總頭寮農作區七日出現「白化」的紅鳩。(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南區總頭寮農作區七日出現「白化」的紅鳩,羽色截然不同。台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潘致遠表示,白子屬基因缺陷,各類生物都有可能發生,如人類白化病症,鳥類白子出現率約萬分之一。
 紅鳩為台灣最小型的鳩鴿科鳥禽,經常成群停立在電線、樹枝或是旱作地,分布於台灣各地平地到海拔二千公尺的開墾地,公園、校園皆可觀察到。成年雄鳥頸部為青灰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翅膀、胸腹和肩背為紅褐色,這隻在總頭寮農作區的紅鳩白子,紅褐色羽毛變淡且摻雜白色羽毛,與正常羽色特徵截然不同。
 潘致遠擔任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委員,依鳥禽的嘴喙、飛羽、顏色等特徵辨識新鳥種。他說,白化鳥禽為基因缺陷的個體,數量稀少,曾觀察過洋燕、黃鶺鴒、台灣藍鵲、烏鴉等白化個體,由於羽色和環境相當違和,很容易被發現。
 有白化症的生物個體又稱為白子,因體內黑色素缺乏,導致眼呈紅色、毛髮與皮膚顏色呈現白色。除了人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甚至是植物也有白子,由於缺乏黑色素,白子容易受到陽光的灼傷、天敵的捕食,僅有少數能活到成體,野外白子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