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與安倍共同主張:親美不一定反中

呂秀蓮的主張或許可解讀為:對她而言,台獨固然是理想,但台灣安全、兩岸和平的位階更應置於台獨之上。(中央社,資料照片)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強調,台灣可以在維護台灣人民安全及尊嚴前提下,改善跟「中國」的關係。此一說法,令人想起已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他在兩度擔任首相期間,致力改善日中雙邊關係。雖然呂秀蓮與安倍的意識型態,與中共政權存在極大歧異,但在務實的考量下,他們有著共同的主張:親美不一定要反中!
 呂秀蓮是在出席深綠團體「九0八台灣國運動」感恩餐會時,提出「雙兩岸關係」,其大意為:台灣跟美國關係經營好,但不必像過去跟中國大陸關係差,「現在有人一直親美沒關係,但也沒必要在此時一直刺激『中國』,尤其在中美關係緊張下,對台灣是很危險的時刻」。呂秀蓮所說的「現在有人一直親美」是否意有所指?明眼人一看便知。
 事實上,呂秀蓮並非首度提出「親美不一定要反中」;八月十五日,她也指出,要用新兩岸思維,翻轉台灣的命運,「如果兩岸理念越來越近,說不定以後子孫還可結合成『中華邦聯』,就不用為了戰爭感到恐懼,台灣也不用一直淪為別人的棋子」。呂秀蓮的這兩次論述,都是不希望台灣捲入戰爭,而且台灣避免戰爭的最佳途徑,就是「以和避戰」,基本前提則是「維護台灣人民安全及尊嚴」。
 呂秀蓮一向主張台獨,迄今外界亦未看出呂秀蓮有放棄台獨的跡象。儘管她也知道中共訂定《反分裂國家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但她依舊主張應該改善兩岸關係。呂秀蓮的主張或許可解讀為:對她而言,台獨固然是理想,但台灣安全、兩岸和平的位階更應置於台獨之上。
 呂秀蓮的主張是否啟發自安倍?外界不得而知;但是,安倍兩度首相任內,的確為了改善日中關係而付出了許多努力。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因為他參拜靖國神社等因素,日中關係跌落谷底;儘管安倍在對中政策上與小泉同樣被視為「鷹派」,但二00六年首度擔任首相之後,他暫停參拜靖國神社,更與胡錦濤主政下的中國大陸發展出「戰略互惠關係」,讓日中關係迅速回溫。
 安倍二0一二年第二度出任首相之前,日中關係又因釣魚台「國有化」爭議而降到冰點,甚至被視為一九七八年之後最糟的狀況;二0一三年十二月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更讓日中關係雪上加霜。二0一四年十一月,北京舉辦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安倍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首度破冰接觸,日中關係出現改善契機。
 二0一八年起,包括習近平、安倍在內的日中領導階層頻繁會面;原本兩國已安排習近平於今年春天正式訪問日本,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喊停。不過,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於去年十一月訪問東京時表示,中日關係已「重回正軌」。
 或許,安倍的接班人可能改弦更張。但是,安倍不但與美國維持聯盟關係,讓川普形容他是「日本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也與大陸維持友好,讓大陸外交部「積極評價」安倍任內讓兩國關係「重回正軌」。從戰略三角的角度來看,在美中衝突、日本與美中皆友善的情況下,日本已處於最有利的「樞紐」位置,大可左右逢源。
 蔡政府採取「聯美反中」政策路線,台灣人民不但要擔憂中共對台態度轉趨強硬、解放軍機艦常態性擾台,還要擔憂美國是否會以台灣為籌碼,向中共換取利益。蔡政府若真以台灣利益為最高出發點,何不深思呂秀蓮與安倍「親美不一定要反中」的務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