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暮
外婆年歲已高,身體狀況脆弱。大約從四、五年前開始,每逢季節變換,必定出現各種大小病症,例如關節疼痛、咳嗽不止等。母親為外婆的病症操碎了心,雖有定期就醫,但為了避免服藥過多留下後遺症,母親轉眼望向「食補」。
母親收集了一些資料,自己擬定了幾項食譜,趁著陪外婆看中醫的機會,帶給醫生過目,確定哪些料理是適合外婆身體狀況的。最後雀屏中選的是-黃耆山藥牛肉湯。
根據外婆轉述,母親平時在菜市場是必定與人殺價的,不是要爭那十元二十元,或真的需要那額外贈送的一根蔥,而是享受與攤商老闆討價還價的過程,光顧久了成熟客,老闆們也都了解母親的習慣,母親上門時都做好了心理準備。然而,母親這次要買的是給外婆燉湯的材料,毫不在乎價錢,只是再三與老闆確認這材料是不是最好、最新鮮的,明明自己也會挑的菜,一定要老闆保證新鮮才買。
回家後,母親立刻下廚,花了整個下午,才燉出一鍋滿意的湯。
牛肉湯上桌的當晚,平時食慾不振的外婆喝了整整一碗,還喊著幫她再盛一碗,不斷誇讚湯好喝,母親樂得咧嘴直笑,看起來有點傻,一點也不像平時對兒女板著臉的威嚴母親。
弟弟與我也榮幸的分到一碗湯,弟弟喝了一口,小聲地對我說:「不夠鹹……」我也嚐了一口,果然不夠鹹。但看外婆坐在輪椅上,滿眼溫暖的看著女兒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明白外婆的湯為什麼比較好喝,因為裡面比我們多了一樣調味料,來自女兒的親情。
往後的日子裡,我們家餐桌上多了一位常客。有時母親會發揮創意加點紅棗、枸杞,增添湯的風味;有時也會因為疏忽燒焦或煮過頭,嚼牛肉像嚼皮鞋。不變的是,母親總是笑著看外婆喝湯,外婆則是認認真真的喝光最後一滴湯,誇獎母親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