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近身觀察-2

■吳重達

一般病患常在症狀稍微改善後就不回診,或又恢復運動而再受傷,然後怪醫生沒把他治好。這個病患剛好是醫師的摯友,醫師隨時都找得到他,因此得以就近觀察、監督病患。

傷後2週病人報告說,由於不再痛,所以他嘗試偷跑一下,沒想到仍撐不過20公尺。他終於承認醫師所說的,「傷害休復需要時間」。此時,醫師請治療師加入,除做復健治療外,更教導病人如何做居家肌肉放鬆與適當的強化運動。這當中,仍容許他在不痛的狀態下做健走運動。

再過1個半月、即傷後8週,病患已不覺得傷處會痛,理學檢查也沒有壓痛感,只是腿後肌肌力仍比不上對側。此時開始利用復健用橡皮筋做進一步的臀部相關肌肉的肌力訓練,尤其注意腿後肌的狀況,病人報告說可以走上10公里而毫無痛感,問可不可以慢跑了?

我們教導他「復健跑」,在距離1.2公里的校園內先走2圈,1圈費時約15、16分鐘;再用10分鐘慢速跑一圈,重覆一次,跑完走1圈做為緩和,共7圈、總距離8.4公里。執行2週沒問題後,變成走1圈半,跑1圈半,重覆1次後走1圈緩和。又2週後再變成一次走1圈、跑2圈,重覆1次。同時,應付手癢的他,容許他打溫和羽球,限制急跑、急跳等可能再導致拉傷的動作。

已過了14週,病人剛開始跑步時運動後的些微不適感已幾乎消失;我們讓他做最後階段復健跑。以1公里7分鐘的速度先跑700公尺、走500公尺,第2圈跑800公尺、走400公尺,依此類推,最後1圈就一口氣跑一整圈,如此跑、走維持共7圈。再過了2週、傷後4個月整,就放他自由運動了。

病人快樂回報「運動無礙」,自覺付出與忍耐得到正面回饋。醫師則有第一手的觀察與結果印證,收穫不比病人少。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