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農曆春節間頻繁人際互動,常有「你兒子考上哪」、「你女兒有男友了嗎」等對話,讓人壓力備增,導致失眠、焦慮、恐慌、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甚至憂鬱症狀;阮綜合醫院身心科洪櫻娟醫師指出,過年前後身心科這類患者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且多為女性。
洪櫻娟醫師指出,30歲的趙姓護理師,個性內向又要求完美,去年底和相戀交往7年男友步入婚姻,今年首次要和老公返鄉過年,想到要面對婆家大家庭與許多完全不熟的親友的關心就覺得壓力很大,致出現頭痛、拉肚子、失眠,還波及另一半、吵架不斷;致最近肺炎防疫期間,她竟藉機自願留下來值班,逃避返鄉過年「見公婆」。
洪櫻娟醫師說,有些整年在外地求學或工作者,即將面對複雜人際關係,就開始出現失眠、焦慮不安、心悸等恐慌發作症狀,這就是春節症候群,常和個人性格、目前身心狀態及目前經歷的人生階段有關。
針對春節症候群,洪櫻娟醫師建議9個方式對抗,包括提早安排規劃連假,事先擬好作戰計畫,想好適當說詞,避開可能尷尬的情境。或安排不同方案,只短暫回家吃年夜飯,避免超過自己負荷程度;保留人際間適當的空間,多多將心比心,別讓關心變成了壓力,親人相聚時,用包容取代抱怨;自我接納,自我肯定。察覺自己的情緒,當擁有足夠的自信時,對於別人的評論比較自然不會在意。抱持正面態度,肯定自己與他人的努力與價值。
維持生活作息規律,充足睡眠是身心平衡的基礎;健康的飲食,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等三高的加工食品;適度的活動或運動,避免久坐打牌、滑手機,適度的活動或運動有助於紓解壓力。
慢性疾病要注意規律服藥,應避免因為斷藥及壓力雙重因素下,導致疾病復發;轉移注意力,遭逢變故或是面臨生活轉變的人,在年節時容易觸景傷情,可以多安排活動轉移注意力,或是給自己獨處的時間與空間,讓情緒有喘息的機會;一問二應三轉介─如果發現親友出現憂鬱狀態,請多給予關心,若發現有自殺意念,務必協助轉介醫院予以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