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有國際專家示警,立百病毒致死率高達75%,且還是人畜共通,恐成為下一波大流行。受命超前部署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9日坦承,立百病毒具沒有藥物和疫苗等4大恐慌因子,但經與農委會會商後認為,只要做好環境衛生,就可大幅降低傳播性。
蔡英文總統召開國安會議,特別針對新一波立百病毒的風險,要求衛福部及農委會務必掌握新興疫情可能的發展,超前部署。
對此,陳時中表示,立百病毒有四大恐慌因子,包括:一、自然宿主是蝙蝠,因為SARS與新冠肺炎的宿主也都是蝙蝠;二、會人傳人;三、致死率非常高,約40-75%;四、沒有藥物及疫苗,因此,專家認為有潛在大流行的風險,更讓民眾非常恐慌。
不過,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4日時曾與農委會開過會,專家研判引起大流行的風險低,最主要是因為該病毒是經由接觸體液、排泄物而傳染,只要做好環境衛生,就可大幅降低傳播性,但面對新興傳染病,整個社會仍應提高警覺。
陳時中指出,農委會專家認為立百病毒引起大流行的風險很低,主要是因為蝙蝠不會飛的那麼遠,無法從曾傳出疫情的印度、孟加拉飛到台灣,且立百病毒最主要的增幅宿主是豬隻,但台灣進口豬隻與養豬場管理都做得很好,活豬進口都沒有從疫區來,難以直接進入台灣,且台灣的養豬場環境,跟養豬人員對於感染控制、交叉感染的能力相對的強,要變成傳人,是不太容易。
同時,陳時中表示,立百病毒的致死率雖然高,但不致於無症狀帶原,發燒就是典型症狀之一,只要在發燒篩檢站,搭配適當的旅遊史、職業史詢問,就可加以隔絕。
此外,立百病毒並非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染,而是透過體液、排泄物的接觸傳染,因此,陳時中強調,只要做好環境衛生,就可大幅減低傳播的可能性。
事實上,人畜共通疾病將近200種,陳時中表示,會隨時做疫情監測,也需要有基礎的研發,甚至最後也需要成立防疫中心,不過,民眾的健康衛生教育是防範疾病最基本要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