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林邊手記〉音樂樹與徵封號

這棵芒果樹變成你泛舟的槳,用來搖動心湖的音樂。

文/攝影 翁少非

〈音樂樹〉

 

音樂是一個湖,你喜歡在上面泛舟的湖。

名作家邵僩《不要怕明天》書裡寫的。你喜歡邵僩的文字風格,也喜歡聽音樂,看到這句就把它記得了。

去年,偶然發現這棵兩層樓高的芒果樹,鶴立在鐵道旁新闢的停車場,趨前細看,不是土檨仔,是罕見的品種海頓(Haden),從此每番路過總會駐足凝視一會,藉以讓心頭湧出綿綿的甜美回憶。

小時候你曾撿掉落路邊的土檨仔大快朵頤,也嘗過許多外來或改良的品種,如黑香、香蕉檨、愛文、金煌,包括這種橢圓形、果皮緋紅色、果肉香氣甜而微酸的海頓。可惜,長大後就很少見到海頓,聽說是台灣氣候不利其開花授粉與著果,農民因此較少種植的關係。

這一棵海頓能長成這麼高大,可能是農地徵收重劃,被留下當遮蔭觀賞的樹。

你何其幸運,可以窺得大氣貌。海頓芒果是六0年代農復會從美國佛州引進的,原以為是以音樂家海頓(Haydn)命名,不是,只是中譯名同。雖有些失望,但無礙,你喜歡音樂,就當它是。

認識音樂家海頓是在大學時代,室友Su君喜歡交響樂,常播放唱片聽,封套除了有臉陰陰的貝多芬之外,當然也有「交響曲之父」的海頓。

那年代你會彈吉他算新潮,但家裡有四聲道音響的Su君說:吉他,單一樂器,旋律像海面的浪花;交響樂,多元樂器,樂章響自海底,渾厚深沉的激起浪潮。他說得頗有哲學味,讓你很欽佩,此後就試著去聆賞。

閱讀邵僩的小說感覺就像聽海頓的交響曲,從簡單細微的主題,緩緩的暈染展開,情節情景如漣漪般蕩漾,不知不覺的把人帶往恢弘場域,見到平常又不平凡的事物。這給你一種閒散中富含幽默、飽足中渾身舒暢的滋味,很適合你。

是個平常日子的中午時分,你又來到這兒。遠遠的,這棵芒果樹緊縮軀體踩在白色起跑線上,準備槍響一馬當先衝出。這樣蓄積能量的姿態,彷彿幻化成一隻剛逃出動物園的袋鼠,你凝望著,任牠在心田裡蹦蹦跳跳。

於是,這棵樹變成你泛舟的槳,用來搖動心湖的音樂。你的心弦從深處悠然地響起了海頓第94號《驚愕》交響曲。

 

〈徵封號〉

 

前些日子有人問要不要改名,可免費吃鮭魚壽司。大概《後列國志》之類的章回小說看多了,你不假思索學出場人物的報名號:「大丈夫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吾乃某某某也」回應。

姓名,人的第二生命,榮辱的載體,是伴隨一生的符號。但,不是不能改,古代不乏因避難、避諱或被恩賜等而更改姓名者。改名沒有對錯,在合法下為吃改名,都是個人的選擇,沒什麼好驚嘆,若拿來探索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想法,了解性格與價值觀,倒是會變得有趣些。

幾年前,Si君邀你到都歷參加新春晚會,說這次輪到「拉直播」的人主辦。拉直播?聽不懂,細問才知是年齡階級制度(selal),她們阿美族每到15-20歲就會成立一個階級,參考當時國內或部落時事來取名,Si君立階那年,電視和電話可直播,族老們就以「拉直播」來命名(註:拉,語助詞)。目前最小的階級叫「拉百年」,因值都歷信義國小滿百年也。

《說文》,姓:人之所生也。姓名記著人的血脈、族群關係。都歷部落把家庭垂直軸和族群年齡橫軸,織成一張更細密的生活網,讓孩子從自我認同發展到社會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改名好像也不只是關乎個人自由度高低而已,也會涉及到他人對其所隸屬族群的觀感。難怪,為吃鮭魚改名,會掀起一陣議論風。

其實,你很想建議業者,往後不要人家去改名,以免辛勞戶政人員,可以舉辦徵求「封號」活動,自己或他人的封號皆可,採投稿評審,能說出封號意涵,具趣味與意義者就錄取。

舉例,如,歐陽修屢遭貶謫,年老多病辭官到穎水頤養天年,改名號為「六一居士」,可問他何謂六一,若答: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盤、常置酒一壺,加上吾老翁一。嗯,有意涵,通過。

另,如,有人提《與狼共舞》電影女主角的封號「站立舞拳」(Stands With A Fist),問他何意,若答:這位被蘇族人收留的白人孤兒,成長中常被人欺負,有一天終於站起來揮舞拳頭反擊,而贏得這個封號。嗯,很傳神,通過。

以此行銷,是不是比誘人改名來得更具創價性?不僅能激發顧客文化潛能,又能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