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須定期追蹤眼壓 勿自行停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青光眼是僅次於白內障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藥師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

青光眼主要因眼內的液體(房水)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表示,青光眼須由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認,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

臨床上治療青光眼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其中,前列腺素衍生物類藥品可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

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兩次,也有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α2-交感神經致效劑可透過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

碳酸酐酶抑制劑則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膽鹼激素致效劑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

李科鋒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勿因副作用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