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不老的老樹

文/圖 劉惠芳

我已屆花甲,但是仰望小村四棵老樹時仍像六十歲少女,我看老樹像神木,因為它們藏有很多故事。

很多村莊都有古樹,石潭小村那兩棵樟木及兩棵榕樹緊挨福昌宮高坡地,朝陽初升總見老樹許多小鳥,鳥叫的時候,廟坪的小孩也在唱歌。

年過八十的華嫂與亮妗住在「伯公」下,村民說的「伯公」就是那棵貼有「六百餘歲神木」字樣的樟樹,仙風道骨,姿態最美。老樟年高近千歲,老榕虯髯成拱,難怪說榕樹獨木也能成林,村民說全是祖上餘蔭。

我家開門即見四棵老樹,所以,每天一眼濃綠,一天滴翠。

老樹像小村地標,長在芎林鄉福昌街,它像風塵窄巷,歷經泥土路、石板路、水泥路甚至柏油瀝青,東眺五指山,西見北二高,南有頭前溪、竹林大橋與竹東鎮,北靠飛龍山與飛鳳山,生態與文明早有默契,美在繁榮,美在福昌。

村民說「老樟」也曾遭蟲害甚至性命垂危,因水泥及圍籬造成基盤太小影響健康,因地面瀝青悶壞老樹而孱弱;村民愛神樹,費心找樹醫一次次救治度過難關,如今老樹老態並不龍鍾,並且穩重拙樸的活著。難怪老樟根部總見有人插香,不論插香人是為樹祈福還是祈樹佑人,大家心頭有平安早就認同神木;小時候玩捉迷藏,誰不愛躲老樹下?因為「鬼」知我藏身卻極少能抓到我……,對許多台灣人而言,鄉下日月光華不止是夢想發光的地方,更是心靈的歸屬。

老樹旁的福昌宮交相輝映,廟坪或農民曬穀,或舞龍舞獅,或布幔電影,或廟會,或山歌,或祭典,或平安戲,或搓把戲,誰家都有張小椅子、小凳子,隨時可以搬放老樹下看熱鬧。老樟隨祖跨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樹已參天,如今樹圍5公尺,胸近2公尺,樹高衝20公尺,威武挺拔,就是小村精神;它見識颱風,靠近白雲,鳥兒安家築窩,螞蟻搬進搬出。老樹仍有小杏綠,旅客、歸人到小村既入寶山豈可錯過?

歲月凝聚,心脈相連,今我離老樹千里,但看老樹仍不老,靜思中得到內觀新視野,一木在側,擁抱大林,因為小村傳世瑰寶是我心中永遠的Da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