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華台北通行國際,更是多數民眾共識

中華台北代表隊在東京奧運接連奪牌,讓台灣民眾咸感振奮。(取自中華奧會網站)

中華台北奧運代表隊在東京奧運開門見喜,接連奪牌、屢創佳績讓台灣民眾咸感振奮。在此同時,我奧運代表隊名稱究竟該叫「中華台北」?還是「台灣」?卻又掀起一番口舌之爭。持平而論,一九八0年代以來,台灣參與諸多國際組織、國際活動,皆以「中華台北」為名,此一名稱也被台灣大多數民眾與朝野所接受,充分證明「中華台北」是國際與國內的共識,任何政治操作都不應損害台灣利益。

雖說體育不涉政治,但政治總是干預體育,探究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活動,其實正是發軔於奧運。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之後,就發生兩岸在國際奧會的會籍名稱之爭,中華民國因而退出一九五二年赫爾辛基奧運;之後中華民國先後以「Formosa-China」名稱參加一九五六年墨爾本奧運(大陸退賽),並以「Taiwan」英文名稱、中文「中華民國」名稱參加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和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奧運,兩岸奧會名稱之爭仍然暗潮洶湧。

隨著中共政權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日增,以及美國「聯中(共)制蘇」的戰略之下,一九七0年前後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日益艱困;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連帶影響我國參與各項國際組織、國際活動,甚至被大陸中共政權取代會籍。一九七二年慕尼黑奧運則是我國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國號、國旗、國歌參與的奧運盛會,大陸則於一九七九年重返國際奧會。

儘管當時形勢對我非常不利,但我政府仍極力爭取參與奧運。一九八一年三月,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簽署洛桑協議,中華奧會以「Chinese Taipei」名稱重返國際奧會,通訊錄中以英文代碼「TPE」列於「T」組;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台灣首度以此一名稱參賽。一九九0年北京亞運,兩岸提前於一九八九年簽署協議,我代表團中文名稱為「中華台北」。由此過程來看,「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雖非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活動的首選,但卻是國際社會、兩岸之間折衝樽俎獲致共識的結果。

在此突破之後,台灣遂得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或重返國際組織、國際活動。以國人熟知的亞太經合會(APEC)而言,該組織創立於一九八九年,兩岸都非APEC創始會員體;大陸雖然反對台灣成為APEC會員體,但當時美國總統布希堅持兩岸同時加入,最後以兩岸都與一九九一年主辦方南韓簽署諒解備忘錄方式,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

此外,台灣雖非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正式會員,但二00五年起即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該組織的鋼鐵委員會觀察員。馬前總統執政時期,台灣也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由此觀之,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活動。

另一方面,儘管民進黨在野時抨擊台灣以「中華台北」參與WHA是「矮化主權」;但二0一六年蔡英文執政後衛福部長林奏延在WHA演講自稱「中華台北」,蔡總統卻說「沒有矮化」,顯然蔡總統也接受了「中華台北」的名稱。

猶記二0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投,百分之五十四點八不同意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參與東京奧運,這個公投結果能不承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