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鄰國論擦邊球對台灣沒有任何實質好處

蔡總統說的neighbors既可譯為鄰居也可譯為鄰國。(取自總統府網站)

正當台海緊張局勢有增無減之際,蔡總統日前暗指中國大陸為「鄰國」,由於隱含「兩國論」意味,立即引發外界熱議。這究竟是蔡英文故意打擦邊球?抑或外界過度解讀?各方看法分歧。

蔡英文日前為「凱達格蘭論壇二0二一亞太安全對話」錄影致詞,指台灣「不走向軍事對抗,盼與鄰國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並堅持捍衛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乍聽之下似乎沒有什麼突兀;問題是,蔡英文是以英語演講,她口中的「neighbors」既可譯為中性的「鄰居」,也可譯為政治性較強的「鄰國」,中文版選擇後者,究竟是有意?還是無心?

替蔡英文緩頰的人覺得,「neighbors」是多數,並沒指涉特定對象,中國大陸無須對號入座。批評的人卻認為,目前台灣對抗的對象只有中國大陸;希望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並且捍衛台灣的民主和生活方式,也是蔡英文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鄰國」顯然指的就是中國大陸。

平心而論,將「neighbors」譯為「鄰國」表面看來相當高招,因為使用「鄰國」會讓綠營支持者有「一邊一國」的聯想,當然滿意,藍營支持者也不會有強烈反彈;美國方面,「neighbors」並未直接牴觸其「一個中國」原則,應該不致興師問罪;至於中國大陸,就算明知蔡英文的「鄰國論」是打擦邊球,但她既未明講,一旦事情鬧大,可以完全推給翻譯,中國大陸縱使氣極敗壞,也不致過度反應。

如此精心設計的橋段,當然不是偶然。以總統府幕僚的政治敏感度,不可能不知道當年「兩國論」、「一邊一國」衍生的後果,也不會不清楚譯為「鄰國」的影響。可是總統府的講稿和新聞稿為什麼都要寫「鄰國」?顯然,撰稿者的本意就是企圖藉此形成話題,轉移一般民眾對當前蔡政府的不滿;若是激起大陸反制,又可營造大陸打壓台灣的氛圍,刺激獨派敵愾同仇,進一步重塑蔡英文「辣台妹」的形象。從民進黨的立場來說,這似乎是一舉數得。

然而,這種半遮半掩的突襲,國台辦仍然語氣強硬的回應指出,「民進黨當局拋出夾帶『兩國論』的言論,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只會進一步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可以斷言,大陸當局雖不致馬上採取激烈手段回應,但必然更加認定民進黨政府是在搞「漸進台獨」,未來對台政策自然維持強硬,對台軍演及機艦繞台巡弋不但不會停止,頻率、規模恐怕也會提高,試問,兩岸敵意螺旋越來越升高、台海形勢越來越緊張,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至於美國,無庸置疑,短期內不會對蔡英文轉為冷眼相對,一方面是蔡政府的「聯美抗中」路線符合當前美國需求,刺激中國大陸的手段,只要不越紅線,美國就不會反對;再者,近期美國疫情再度惡化,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都達近幾個月的最高峰;對外又因撤軍阿富汗,導致世界各國對美國的信心大失。在焦頭爛額的狀況下,拜登政府自然不會批評蔡英文的發言。

不過,這並不意味美國已給台灣空白支票,任憑蔡英文填寫金額,更不表示美國容許台灣盲動躁進,不久之前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公開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就是明確的例子。可以想見,美國縱然能容忍「鄰國論」擦邊球,也不會改變其「一個中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