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奇逢
事情辦的比預計的順利,省出起碼一天的時間,感覺像是得到一份意外的禮物,應該好好享用它,決定進城,去林肯紀念堂。時間已是晚上八點,向城裡開去時,深藍色的天空上,一輪明月始終在前面為我帶路。
華盛頓雖是國內外遊客的首選,但到了晚上,街道上冷落寂寥,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是例外,林肯紀念堂就是其中之一。我很早就發現那裡是夜晚觀賞的好地方。
白色射光燈照射下,林肯大理石座像在夜的背景下,顯得十分明亮,突出。紀念堂臺階的設計考慮到透視的角度,站在任何一級臺階向上仰望,都正好能看到座像的全部。西方美學傳統中一向注重透視原理,500多年前文藝復興時期,比埃羅和保羅‧烏切諾就都對透視技法有十分透徹的研究及系統的專著。
林肯紀念堂內室三面封閉,正面敞開朝向國家廣場,與華盛頓紀念碑與國會大廈遙遙相望。紀念堂外圍有36根13米高的大理石柱子。柱子與紀念堂內室以及柱子與柱子之間都有相當的距離,構成虛實搭配。既不擠迫,又不空蕩,有實質的核心內容,也給人們想像的空間。
站在紀念堂內,月亮正從兩根巨大的哥特式圓柱間向我窺視。近景的圓柱帶有希臘巴特農神廟風格,典雅且意味悠長,遠景是懸掛在夜空中的一輪皓月,有「凌大地之茫然」之感。此時,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也被白色射光燈照亮,倒映在一個610米長的人工水池中,一直來到眼前。林肯紀念堂是由花崗岩的基座與大理石的主體結構建成,通體白色,在月光下顯得澄瑩通透。夜色隱去一切繁雜的東西,簡潔空靈中包含著許多美的寓意,叩動了我的心。周圍的遊客也紛紛用相機來拍攝廊柱間的月亮,他們大約和我一樣,心中都有某種感動。
我又跑到林肯紀念堂外面靠近波多馬克河的後側,這裡沒有遊客,也沒有室內燈光,卻有一種不可知的神秘感,黑暗與寂靜中人的思緒也更加不受限制。從這裡看月亮,它不是在兩根廊柱之間,而是在兩排一個接一個的圓柱之間,顯出空間與時間的景深。層次的重疊,讓內容豐滿,氣勢也更壯闊。這是又一幅圖畫,前景的廊柱更加高聳,畫面更加開闊,背景中白色的華盛頓紀念碑及水池中的倒影還在,主題仍是是那永恆地照耀著我們的月亮。
我和許多遊客一起在臺階上坐下,享受九月宜人的氣候和當前的美景。生活在大華府地區的人,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夜晚的美麗?又有多少人願意開車來這裡坐一會兒?月朗風清,我想起一位作家的一句話:「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我突然有一種衝動,我站起來,過去用手去撫摸那粗重堅實的大理石圓柱,心中充滿感恩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