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黃筱婷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的省會,也是東北的第二大城,這座城市有著許多別稱,如:「冰雪之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等,這些別稱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歐式氛圍。
許多人特別喜歡在夏季前往哈爾濱避暑,使這裡成為人氣居高不下的避暑聖地。我認為哈爾濱的冬季雖然嚴寒,動輒便是零下二十度,但其實也是頗有一番情趣。
走在哈爾濱的街道上,舉目所及幾乎都是歐式、俄式、拜占庭式等異國情調的建築,每一幢建築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值得放慢腳步悉心品味,哈爾濱就是這麼一個風情萬種的城市。
哈爾濱友人告訴我這樣一句話:「老道外是哈爾濱的根。」若是想要體驗最地道的哈市風情,非「老道外」莫屬。擁擠的過道、人聲鼎沸的菜市、深不見底的巷弄、木製四方的圈樓,這些平凡之處就是哈爾濱最為古老的市井氣息。
其實哈爾濱原是松花江畔一處沒沒無聞的小漁村,直到中東鐵路修建後,才一躍成為東北的交通樞紐。許多外國移民接踵而至,各國也陸續設立領事館,打開了哈爾濱國際化的大門。
約莫百年前的哈爾濱只有東西兩個區塊,中東鐵路西側多為洋人居住,東邊的道外區則因為被劃入沙俄範圍,所以最早吸引來自山東的兄弟檔傅寶山、傅寶善到此經商,老道外當時即被稱為「傅家店」或「傅家甸」。
緊接著從山東與河北兩省的一波波移民也紛紛「闖關東」到此闖蕩,老道外晉升成為哈爾濱最為繁忙的貿易要地。往來經商的人潮絡繹不絕,每日異常繁忙的老道外碼頭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內河運輸港口,這就是老道外最早的故事。
老道外的商人們藉由經商而逐漸富有,他們尋思打量已久,希望能夠打造出媲美中東鐵路西側那些瑰麗無比的外國建築。於是擁有精緻門樓、優雅花窗、羅馬圓柱的百貨商行一家接著一家設立,就此保留了最大規模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
「中華」與「巴洛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原來在華美高聳的立面後方,是以木板堆砌而成的中式矩形院落,當地人稱這樣的建築形式為「圈樓」。
我沿著窄小陰暗的過道進入圈樓內,赫然看見小雞小鴨們正搖頭晃腦,在被融化雪水所注滿的小洞喝水。拾級而上,木製的樓梯嘎嘎作響並隱約搖晃,只聽到二樓的大嬸親切說著:「別慌張!沒事兒!你自個兒慢慢看唄!」接著那位身著棉襖的大嬸便從裡屋拿出看似塵封已久的被褥,就這麼大喇喇曬在前方的木頭欄杆上了。
大嬸一邊忙活著一邊和我東南西北的聊著老道外的故事,她嘆了口氣,提到圈樓裡邊有天橋、天井和迴廊,鄰居們平時守望相助,日子也就這麼湊和著過了,只是許多圈樓都將被陸續拆遷了,實在可惜。語罷大嬸還建議我可以去看看老道外的有名建築,從大嬸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一位老道外居民的驕傲與心酸。
如果說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絢爛華麗的一道閃光束,那我想老道外那滄桑的優雅便是至今仍在旋舞的華爾茲。那裡的街區是市井老百姓生活的痕跡,人生百態接連上演,那裡的建築就像是一位遲暮之年的老者,飽含智者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