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癌症好好治療,多數病友可存活10、20年以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提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雖然緩慢,但病患還是需要接受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急轉直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葉醫師,我得了血癌,是不是沒救了?」在血液腫瘤學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的診間,一名年約65歲的阿伯一聽到自己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便認為自己得血癌而灰心喪志。

這時,葉士芃醫師向阿伯解釋,他說,這種癌症疾病有「慢性」一詞,代表疾病進展很緩慢,目前已有許多治療選項可供選擇,只要好好接受治療、定期回診,許多病友的壽命都可持續10年、20年以上,當阿伯聽到葉士芃醫師的解釋,總算鬆了一口氣,對於未來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根據2018年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資訊,當年新診斷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患人數為206人,年齡中位數為66歲。葉士芃醫師表示,病患確診年齡大多在60歲到70歲之間,近年來,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拖到晚期,治療較為棘手

「這種疾病,早期完全沒有症狀。」葉士芃醫師表示,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初期,多數病患沒有症狀,不過在接受抽血檢查時,白血球淋巴球的比率會特別高,因為紅血球、血小板等還沒受破壞,多數病患沒有明顯感受,很多人是在健檢發現異狀。另外,有些病患的脖子淋巴腺會出現腫塊,因為不痛不癢,常受忽視。

當病程演進至中、後期,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壓迫性症狀,當腫瘤壓迫到膀胱、輸尿管,就會影響排尿功能,受壓迫的器官不同,症狀也不一樣。若進展至晚期,很容易產生急性、惡性變化,此時可能引起骨髓衰竭,病患就會開始產生貧血、常發燒、感冒、倦怠或易出血等症狀,治療就會更棘手。

生物相似藥出現,提供醫師、病患更多選擇

對於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傳統以化學治療為主,化學治療藥物又分為口服、注射針劑兩種,目前除了化療,抗CD20單株抗體等標靶藥物因治療效果良好,也普遍應用於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抗CD20單株抗體已研發、上市近25年,隨著藥物專利期到期,現在台灣已有與抗CD20單株抗體蛋白結構相似的「生物相似性藥品」可供選擇,由於價格較低,讓治療選項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癌症用藥領域,「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出現引起許多的討論,葉士芃醫師表示,這類藥物雖然在蛋白結構上與原廠藥相似,但上市前仍需要經過嚴格的臨床檢驗、把關,除了藥效上必須與原廠藥不相上下,藥物副作用風險也不能高於原廠藥,因此病患在使用這類藥物時可以比較放心。

葉士芃醫師也提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雖然緩慢,但病患還是需要接受治療,建議「該回診就要回診、該用藥就要用藥」,才能避免病情急轉直下,對病患的生活品質、生命安全帶來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