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64歲婦人患胃食道逆流逾10年,晚上一躺平就有胃酸逆流難入睡,甚至半夜驚醒,服藥的效果不佳,最後經過精準檢查診斷食道狀況,對症下藥才解決多年困擾。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曾屏輝指出,個案因患有硬皮症,導致胃食道逆流症狀,多年來服用被稱為特效藥的質子幫浦抑制劑仍效果不佳,最後透過檢查評估食道功能,找出確切發病的位置,並調整藥物,多管齊下解決困擾。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文明病,國內盛行率已達24.6%。胃食道逆流分典型和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就是最普遍的火燒心;非典型症狀會有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咳嗽、氣喘等。
花蓮慈醫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50-59歲最多,症狀有如「光譜分布」。典型狀況像是在胃酸暴露環境下,出現逆流性食道炎、非糜爛性食道炎等,可以標準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
不過,若是食道敏感,食道影響到大腦,而受迷走神經影響,而出現功能性胃灼熱等,此時服用標準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就像是「用錯藥」,成效不佳。
盧俊良表示,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主要是以胃鏡檢查,但僅能檢測出20%左右患者,多數患者可能會因此延誤正確診斷,影響治療成效。2018年國際推出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里昂共識」,包括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可更精準檢測出患者發病位置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