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關節鏡重建+復健 6個月後恢復運動
中央社∕花蓮縣10日電
32歲游先生跑步時聽到右腳「啪、啪」兩聲後,腳就癱軟無法運動,到醫院檢查,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也受傷;經花蓮慈濟醫院手術及復健,6個月後恢復可運動。
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指出,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有一個特點,一般骨折會因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淤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發炎,慢慢的體內生長物質就會包覆住受傷部位,出血並產生血腫,但前十字韌帶損傷,膝關節內關節腔的血會滲到周圍,沒有血腫也不會癒合,所以一定要手術才能治好。
目前手術治療包括物理性與生物性增強,傳統韌帶修補或重建手術,主要是物理性增強的治療,生物性增強就是自體血小板注射,或運用自體脂肪膠質幹細胞治療。
治療結果往往和病人的配合度相關,經過手術可以保護受傷膝關節內的十字韌帶,但周遭肌肉也會因受傷而萎縮沒力,因此治療成功關鍵不只需要成功的手術,還包括術後自我保護與後續復健增強肌力。
劉冠麟指出,游先生去年3月就診,診斷是前十字韌帶斷裂且半月板內外側受傷,以微創關節鏡進行重建手術,術後第1天麻藥退了,就開始基本抬腿復健。
出院後,游先生也找物理治療師規劃復健,但因膝蓋仍腫脹,從簡單的瑜伽球訓練開始,到4月時開始凹腳(被動掰開角度),但6月回診,韌帶已長好了,在檢測肌力時卻發現他的右腳肌肉明顯萎縮。
為避免影響工作和生活,他更加努力復健,每天照三餐練,每次30-40分鐘;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登階、瑜伽球、拱橋、平板支撐等,甚至上健身中心復健,再經3個月,檢測右腳肌力已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