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老公寓回春

■王岫

這學期開始,住了35年的老公寓,忽然樓梯間傳來小女生稚嫩的嗓音,在喊著:「阿嬤!等我一下!」或者 :「爸爸!快點,我上學快遲到了!」

公寓裡,已好多年沒有小孩子的聲音了,有了小孩子的呼叫聲,老公寓似乎回到春天似的。

 

民國75年,有五戶大約三十幾歲的上班族,先後搬進了台北市區這新建的五樓公寓。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公務員年年加薪,加上倡導「兩個孩子恰恰好」,台北市區,流行興建這種三房兩廳,約30坪左右的公寓。除了主臥房,其他兩間便是小孩房。

我和太太們從新店租屋兩年,中和郊區住六年,奮鬥八年,終於能買下市內蛋黃區的公寓了;搬進離上班地點,走路僅需10分鐘的房子,內心興奮地幾乎有圓夢的感覺。當時這公寓住戶,都是公教人員,35歲左右,趁著房價波動之前,就能在台北市區買到安居樂命的房子了。

除了一樓有自己門戶外,我們二至五樓的住戶,每家恰好都有兩個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的都有。每天在樓梯間經常碰面,嘻嘻哈哈的打招呼,非常熱鬧。有時3樓C老師,會說4樓Y先生的小孩拍球聲震動到她的天花板,我住2樓,女兒練鋼琴的聲音,大概也會吵到人家。5樓的T老師的小孩,很活潑,下樓梯總是如跑步般砰砰作響,客廳都聽得到。但我們4戶人家,對小孩引起的聲音,都沒抱怨,大家都有孩子,知道小孩好動嘛!

這情況維持了十幾年,小孩子漸漸長大,讀國中、高中、大學,就業、結婚、搬出了;小孩的聲音就消失了,只剩年老的我們,守著老公寓。3樓的C老師,兩個小孩去美國了,幾年前喪偶後,另搬去有電梯的樓房;搬來的Y先生,說是要買給兒子結婚用的,但兒子一直還不結婚,房子因此空著的時間多。4樓Y先生,也70多歲了,每天還奮力地拖著買菜車一步、一步艱鉅地爬樓梯上樓。5樓T太太為了兒子在林口上班,也去林口買間電梯大樓,給他兒子阿桐住,自己也常去那裡照顧一對孫兒女。因此,沒有小孩子的公寓老了,老鄰居也老了,整日靜悄悄的。

好在T太太兩個孫兒女,慢慢也長大,為了讀我們學區的明星幼稚園和小學,且她媳婦也調來我們中正區上班了,T太太就和兒子阿桐(我從小看他長大的)正式交換房子住,她和T先生去住林口的電梯華廈,年輕的阿桐一家,帶著一對兒女回老家住,自己開車來往台北、林口間,但方便兒女上學,和太太上班。當然,T太太若媳婦加班,也常回來老公寓幫忙照顧孫兒一下。

於是,老公寓有年輕人鮭魚返鄉了。阿桐讀小學的兒子較文靜,但唸幼稚園的妹妹則活潑又大方,也愛講話,因此樓梯間又聽得到小孩的聲音。有年輕家族和小朋友回老公寓,是讓老公寓有活力些了。

有次,T太太從幼稚園帶著小孫女回來,小孫女對我叫著「王叔叔好!」我笑著對她說:「不對,妳爸爸阿桐三十年前就叫我王叔叔了!」T太太尷尬地對小孫女說:「要叫王爺爺才對!」我和T太太相視而笑,我們和公寓都老了,但有年輕人和小孩回來真好!好像人口老化和外移的鄉村,需要年輕人回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