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臘月孿生很希臘

 

■龔則韞

父親是福建閩南人,年幼時常去廈門看望居住當地的四叔(我的四叔公),廈門與金門,坐船只要四十分鐘,彼此肉眼遙遙相望,語言一樣,習俗大同小異。父親在1947年大學畢業,被國民政府派往台灣任職。四叔公在1949年去台灣,找到父親,從此安居臺北。我小時候家住高雄,父親常帶我北上拜訪四叔公,他有一張長臉,頭髮茂密旁分,個兒高大,是一位美男子。他和嬸婆故去後,父親偶然談起四叔公在廈門的家,那在我出生前,引發我的好奇。

我有幸數年前認識吳鈞堯,深邃的五官和一頭像獅子的捲髮,還有四叔公那麼高的大個子,令人過目難忘。因為他是金門人,我雖在新竹出生,但是在高雄長大,說得一口標準的閩南語,戶口本上寫的是福建晉江,人不親土親,拉近他和我的距離,他的文筆令我驚艷,內容創作更是獨特。

近日我家院子臘梅綻放,暗香浮動,連連下雪,皚皚白雪厚達三十公分,素裹臘梅,美得驚天地。政府和學校都關閉,再加上奧秘克隆病毒猖獗,規定遠程上班,我乾脆拿年假,坐在火爐旁,放著一杯熱巧克力,捧讀吳鈞堯的《孿生》,跟著他上天上遠古,主角是吳可端、吳可莊、吳建軍三兄弟,大哥出生後即夭折,二哥出生後因為沒有屁眼,數小時後也死了,老三則是作者本人。內容書寫大哥20世紀進入南洋大山尋寶,穿越到中國古代,認識了女人漣漪、神獸應龍和窮奇、巨人刑天、朦雙氏一族,聯袂尋找建木走天梯,為了大哥在天梯上可以俯瞰吳父、吳母和老家;朦雙氏一族因為兄妹結婚被天帝打入凡間變成雌雄連體,因為不死草而復活,可以迅速繁殖變出一族,藉著天梯可以回天家見天帝。二哥為尋找大哥,乘船南下南洋,往新加坡途中遇大霧和海盜,穿越到遠古世界,遇見炎帝和蜀鹿及精衛填海。老三則是活在現代的金門、台灣,以作者的實際經歷鋪陳描述,寫入他的妻小族親和孫運璿。

從未涉足金門的我生在台灣,喝台灣水,吃台灣米,天天看牛車來去,摘牽牛花,跑柑仔店買一角的蜜餞糖果和抽紙籤,蹲在屋簷下看爆米花畫糖人捏麵猴,看路邊搭戲台演布袋戲歌仔戲話劇,看傳統彈棉被和乩童發功進出陰陽界,走遍台灣廟宇看神仙,血液裏流著濃稠的鄉土,愛地、戀地;悠長、綿遠。

作者回金門與堂嫂在老宅透過榕樹和木麻黃見到騎龍大哥、跨虎二哥、被殺佩佩的魂魄,作者叫「大哥…二哥」。對面的影像逐漸清晰可辨;堂嫂叫佩佩「阿弟…阿弟」,對面回音「阿母…阿母。」(人間門,第304頁),他們的聲聲呼喚帶回的慰藉做為經,大哥二哥的神話幻化經歷為緯,呈現吊詭奇誕瑰麗迷幻虛實,對映人類群體暴力破壞重生救贖的輪回。行文間隙挑戰讀者的耐力,本書是鈞堯為紀念大哥和二哥及解開自己心結,也為父母死去兒子和堂嫂的佩佩的傷痛而寫。

 

我喝一口溫巧克力,放下書,眼前漂浮青鳥啣著東山石子丟進東海,此青鳥又叫精衛,窗外的柏樹正好有一隻藍鵲上下跳躍,湊巧嗎?我套上雪鞋,毛線帽,圍巾,鵝絨外套,冒雪前去親吻款立天地美人的黃花紅蕊,一聞梅香,沁入心扉,再回壁爐邊。

曾在桃園同學家參與媽祖生日出行的我,沿路家家門前擺滿三牲祭品,晚上吃各家流水席,豐富的金針菜,吃得我眉開眼笑。鈞堯筆下的廟宇文化和粉餅丟給七媽祖、神明辦醮的盛大熱鬧場景以及其母聽香的本事,我都不陌生,這本書的內容饒富新奇,引用《山海經》和《淮南子》的故事同三兄弟的生死相連接開拓我創作的眼界。

 

鈞堯說:世間情,常見孿生。光與暗,科學與神話,乃至於生、死,看似道不同,確屬生命的合謀、圓滿的皈依。

我說:還有貧與富、飢與飽,樂與悲,前與後,透明與固實、民主與專制、男與女、氣質與粗俗,宇宙與負宇宙、黑洞與負黑洞等等,每一個字、事,都有它的相反面。天文學已經證明負宇宙和負黑洞存在。

鈞堯可能受到馬爾奎斯為首的拉丁荒誕爆炸文學的影響,寫成了這本中國式的荒誕小說,與莫言諾獎作品的風格接近,媲美希臘神話,我喜歡它的親民,有煙火味,有生命。閱畢,回味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