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央行升息,政府應盱衡民生適度作為

衡量美元升息、國內物價飆漲等因素,央行升息應屬無可厚非。(取自中央銀行臉書)

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於十六日宣布升息一碼之後,我國中央銀行也於十七日跟進升息一碼;這是二0一一年七月之後,台灣首度升息。由於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連月破二,因此央行此次升息,具有抑制國內物價持續上漲的用意;而且,目前也不能排除央行仍會續行緊縮動作。不過,升息也會影響民生支出,蔡政府應盱衡整體形勢,推出適度措施。

美國聯準會(Fed)此次升息並非突如其來,因為金融市場早預期去年下半年起Fed就會討論升息。尤其是,儘管十六日Fed升息之後,有人擔心Fed激進升息會破壞美國經濟;但畢竟美國CPI年增率迭創四十年新高,二月甚且高達百分七點九,而且二月下旬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包括原油、黃小玉及部份金屬漲勢驚人,因此抑制通膨成為Fed不得不處理的問題。8

值得注意的是,Fed此次升息還表示「預計持續性升息」,並暗示今年全年還將升息六次,一旦如此,勢必影響其他國家貨幣政策。以歐元區而言,歐洲央行(ECB)將於三月底結束規模達一點八五兆美元的疫情緊急購債計畫,此一動作被解讀為提前結束量化寬鬆,為升息鋪路。

儘管各國對美元升息、歐元可能跟進的反應不一,但從台灣本身的角度來看,自去年八月起CPI連月突破百分之二的警戒值,同時台灣與國際社會同樣面對俄烏戰爭拉高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新增變數;因此,央行認為台灣面對輸入性通膨壓力,國內通膨率持續居高,決定調高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各一碼。

央行宣布升息之後,學術界的看法仁智互見。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外資賣超台股金額已近四千四百億元,幾乎追上去年全年的四千五百四十一億元,讓台幣對美元匯率蒙受貶值壓力,近一個月來台幣已下挫百分之二點四九。倘若美元持續升息、台幣沒跟上美元腳步,台幣兌美元匯率是否進一步走低?果真如此是否將加劇輸入性通膨壓力?這也是央行必須面對的課題。

不過,央行同樣也必須考慮國內民生面的問題。首先,此次央行升息之後,若干金融機構也調高利率,但貸款利率的調高幅度卻高於存款利率的調高幅度,因此有立委認為這些金融機構是在「趁火打劫」。

其次,銀行調高貸款利率,房貸利率也跟著水漲船高。根據試算,倘若房貸額度一千萬元,貸款年限二十年,房貸利率若調高一碼,房貸族每月增加一千一百五十八元房貸支出;另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全台灣房貸族約兩百零六萬人,雖然其中包括投資客,而且每位房貸族的貸款額度、年限都不相同,但這兩百零萬六人勢必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同樣的,信貸利率也同步調高,目前全台灣有三十三點八萬元是房貸、信貸「雙貸族」,受到升息影響的程度更高。

或許某些房貸族對升息感覺不痛不癢,但對於「雙貸族」,以及就學、紓困、青年購屋等貸款族群當中本屬弱勢或社會新鮮人而言,升息就只好縮減生活開銷,甚至左支右絀,這也是若干學者擔心升息恐將衝擊內需消費的主因之一。

總體而言,央行衡量美元升息、國內物價飆漲等因素跟進升息,應屬無可厚非,但幅度、頻率仍宜審慎。再者,對於弱勢、青年等受升息衝擊較大之族群,政府也應思考推出協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