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名60歲吳姓婦女,全身痛風結石多年,因未定時就醫服藥,導致全身關節變形失能;近日因痛風結石部位傷口破皮,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在服用降尿酸藥物過後,結石部位始慢慢消腫,傷口也漸漸癒合,幸未引發成全身性感染。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謝孟儒表示,高尿酸血症為成年人空腹血尿酸值大於7.0 mg/dL,長期的高尿酸血症易在身體沉積形成痛風石,痛風石結節發生在耳朵、皮下、脊椎關節、軟骨等處,也可能沉積在內臟器官,尤其是腎臟,而影響臟器的功能,進而洗腎。
嚴重痛風石如果有表面傷口破皮,可能合併細菌感染甚而造成骨髓炎、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截肢。
據2015年美國及歐洲風濕病醫學會痛風診斷標準,當懷疑罹患痛風時,會找尋尿酸結晶的直接證據,若尿酸結晶證據無法直接取得,也會從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包含血中尿酸值高低及患部關節液分析,若尿酸過低或關節液無結晶反而不像是痛風,因而扣除診斷達標分數)及影像檢查等間接證據診斷痛風性關節炎。若一旦發現有結石合併許多慢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就需終生服用降尿酸藥物。
謝孟儒表示,民眾若有腳大拇趾關節或膝蓋疼痛,當心就是痛風找上門,早期痛風雖只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或偶發急性關節炎,但一旦進入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時期,皮下及關節會產生痛風石結節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喪失活動能力。
謝孟儒醫師表示,痛風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卻時常被忽略,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建議患者維持理想體重及多運動,低普林飲食的控制,維持每日適當水分的補充,多食用蔬果類、豆製品及乳製品;避免飲用酒精及含果糖飲料,及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紅肉、魚類及海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