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卅一日宣布成立「淨零永續學校」,並籌組「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攜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循環台灣基金會等關鍵公協會共同合作,匯聚產學研能量,發揮倡議與整合推動角色,建構提升企業減碳能力,協助臺灣產業培育優秀綠領人才,從人才面與解決方案面,建立產業淨零發展創新動能。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二0五0淨零排放已經是一定要達成的目標,要找到怎麼做,科技研發是其中重要關鍵。工研院去年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積極投入研發零碳或減碳的創新科技;同時透過「產業淨零轉型服務團」,走進產業、協助產業找到淨零解方。現今再進一步成立淨零永續學校,發起淨零永續人才聯盟,以人才聯盟與淨零永續學校攜手合作。
劉文雄說,將從三面向培育綠領人才,一是鏈結產業公協會,掌握數千家會員企業綠領人才需求,盤點並補足產業缺口;其次是由淨零永續學校設計系統化課程,培育符合產業所需綠色人才;第三則是鏈結典範案例分享減碳相關技術成功經驗,協助企業掌握資訊。透過推動產業淨零生態圈學習,發揮以大帶小的力量,全面提升企業減碳能力。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暨淨零永續學校校長周怡君表示:企業邁向淨零,組織須具備「三力」:認知力、管理力、技術力,三力完整的系統化課程,再輔以課後協助學員找技術與找專家的加值服務,將有助於企業更快速的找到淨零碳排的突圍對策與落實減碳工作。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指出,面對淨零永續的目標,在公會三千多家成員中,仍然需要輔導的中小企業占比高達七成,解決產業人才的需求的問題。
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偉望指出,化學工業的碳排量,有逾六成來自上游原料端;而電子業、紡織業各有八到九成的碳排來自上游。因此,減碳不能只有企業單打獨鬥,透過聯盟能匯聚各方解決方案與智慧,強化跨業與跨界的交流,肯定能培養綠領即戰力,提升業界能量,以迎接淨零永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