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
那日猝不及防,內人天外飛來一段話,猛然一問:「你是否不愛都市生活?想要終老在鄉下。」一句從未思考過的犀利問話,猶如迎面而來的當頭棒喝,讓人徹夜難眠。
自小生長於屏東鄉下,不可諱言的是,初始一直嚮往著求新求變的都市生活,從大學指考從北而南的選填志願序可見一斑,之後也果真如願到北部大學就讀,掐指一算,求學生涯北漂了近十年。然而如同宋代東坡居士蘇軾所述:「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或許是嘗過都市生活的滋味,後續也不再為此發愁了。
相關研究發現,通常人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心繫在每天日常生活上,簡而言之,我們皆是「認知吝嗇者」,盡量降低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精力,喜歡過著穩定與習慣性的生活,沉溺於自我劃設的舒適圈。
除此之外,人類對環境有獨特的敏銳感知,出自於人們對偵查異常的本能,不啻是天生的安全感,總能選擇有利於生存的地方,就像走進一片充滿蟲鳴鳥叫的環境,頓時會讓心靈感到放鬆,當聽著節奏規律、輕緩的浪潮聲,自然讓心中有莫名的平靜與秩序感。
大學畢業後,擁有幾次北上的工作機會,自我檢視嚮往鄉村庭園生活,全都因故婉拒,原來自己對充斥喇叭聲、車水馬龍的路口有所抗拒,與人聲鼎沸、生活壅擠、步調飛快的生活有點格格不入,反而對於寬闊的馬路、清新的空氣甚至溫暖熱情的鄰人,有所偏愛。
或許有人會說遠離塵囂何須居於鄉野,重點是個人心境的調適,如同魏晉詩人陶淵明曾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但自認功力尚淺,不足以應付都市中紛至沓來的煩人瑣事。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內人指證歷歷,雖然不願正面承認,但南國基因是騙不了人的,為了家庭和諧,這也是遠離都市告解的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