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5歲林先生因車禍導致顱內出血,至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住院治療,術後臥床休養期間突感胸口不適、心搏過速及喘不過氣,診視後發現血氧濃度降低、血壓不穩,經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為突發性雙側肺栓塞,併發心因休克。心臟外科醫師徐展陽運用心導管進行微創超音波溶栓手術,順利將血栓成功溶解,及時救命。
徐展陽表示,長期臥床患者或是剛接受開腹、骨科、外傷手術患者,突然必須臥床休養,一下子腿部肌肉運動停滯,就是形成深層靜脈血栓高風險群。而腿部靜脈產生的血栓一旦經由循環進入肺動脈,造成肺動脈血流受阻,就會造成肺部氧氣交換失效,若血栓完全阻塞,更會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心因性休克導致生命危險。
徐展陽表示,血栓的黃金治療期為診斷後兩週內,傳統治療方式為注射溶栓藥物與外科開放性取栓手術。但若僅注射抗凝血劑,面對剛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人,尚未癒合的傷口可能會造成潛在再出血、顱內出血風險;而肺栓塞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則需緊急開胸手術,將肺動脈切開撈取血塊,侵入性大,風險也高。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全力發展以微創心導管方式使用特殊「EKOS導管」,透過超音波高頻震動將血塊震得鬆散,增加反應面積,再透過導管側孔進行專一性的溶栓藥物輸注,使溶栓成功率與效率大幅提高。心導管治療僅須針孔大穿刺傷口,術後的生活能更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