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發生率從60歲後大幅提升,占總發生人數高達6成。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7成的偏鄉癌友因為就醫不便,萌念放棄治療,為此媒合建立「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以台東地區作為首發地區,10月起上線營運,助偏鄉癌友在求生的一哩路上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癌友陳伯伯居住在台東縣金峰鄉深山工寮中,每次下山治療都需先委託鄰居或親友協助接送下山,再到鎮上的臨海公車亭,等待轉乘一天兩班的公車前往醫院就醫。
癌基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癌症屬高齡化的疾病,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是需高頻率回診的疾病,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對偏鄉的銀髮癌友而言,就醫交通的環境艱困,往往會造成中斷治療。
根據癌基會2019年針對北中南東4大地區癌友進行調查發現,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為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3高」現象。
據統計,有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花費4小時車程;尤其是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比例又低,在求生的治療路上,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甚至竟有逾7成癌症病友因而萌念放棄治療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