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近期核融合發電成熱議話題,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資料,目前全球核融合裝置共一百卅三座,美國囊括近四分之一;最大國際核融合研究計畫由卅五國政府集資,將興建一座實驗型核融合反應爐,造價高達二百二十億美元。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物理組研究員陳孝輝表示,近年大家對能源恐慌、地球溫升效應都有清楚認知,要解決能源危機問題,核能確實是解方之一,又以核融合最具代表象徵,因其乾淨永續又無汙染。
進一步分析核融合優點,第一,產生核融合反應的原料充沛;第二,安全性高,原料不會爆炸,發生類似日本福島核能事故機率低,且無核武擴散疑慮;第三,不排放溫室效應氣體;第四,核融合產生的低放射性副產物數量低,在百年後便將至安全劑量值以下。
攤開國際間核融合發展現況,根據IAEA統計資料,國際間核融合裝置統計有一百卅三座,其中,建造和規劃中共卅九座;以國家來看,美國最多卅一座,白宮在二0二0年和融項目投入經費達六點七一億美元以上。另依序為日本、俄國、中國、英國,皆以政府資助為主,少數由私人公司資助。
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融合研究計畫,是由卅五國政府集資興建約二百二十億美元的國際型實驗核融合反應爐(ITER),各國以承接工程方式分攤費用。ITER主要目標在證實核融合裝置可行性與穩定性,沒有發電功能,目前在興建階段,原訂二0二五年開始測試,二0三五年進行氘氚電漿實驗,但受疫情及其他因素影響,時程再度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