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中三年七班 ◎鄭如曄
鋪天蓋地的言論在報章雜誌、新聞媒體裡口沫橫飛,議論社會時事人文風景,大至戰爭科技各國理,小至學校聲明隔壁鄰居,意見被冠以直抒胸臆的名號在社群網站間大肆流竄,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這樣嘈雜的社會底下,竟然有一片空盪冷漠的無聲,在字裡行間發酵。
最初感受到這種別樣沉默是一幀相片引起的連環事件。一九九四年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頒給了一張「禿鷹與女孩」的相片,一經傳播便引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以尖銳不堪的言辭質疑該名攝影師凱文面對如此令人心痛畫面時的不作為,不救援,即使凱文事後聲明自己有盡到最大的能力幫助那骨瘦嶙峋的女孩,網路言論卻對此發言選擇性忽略,繼續自以為正義的口誅筆伐,終,網路暴力徹底吞沒了年僅三十三歲的凱文。
所有人對真相卻沉默了,選擇相信他們想要的「事實」。
在與凱文一同在那次蘇丹大飢荒中拍攝的西爾文證實了凱文所有辯述後,網路又一次選擇了緘默,不理,不言,不表述,以為這樣的沉默便可以覆蓋他們過往的所作所為,讓一條寶貴的人命在無聲中徹底翻篇,消失在他們負罪的記憶暗室中。
沉默吞噬真相,抹除一切事件發生的過程,然後世人又可以當作其從未發生,繼續討伐下一個輿論的受害者,繼續又一次躲在螢幕後選擇無聲的暴力。
若再無聲音打破這種致命的沉默,或許有一天,社會也將被人類的無聲沉默化,冷感在彼此背離的良心之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