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牙周炎之中醫治療與生活飲食宜忌


一名65歲男性患者牙齦不明原因出血且紅腫疼痛,懷疑自己是否有罹癌風險,經西醫診斷為「牙周炎」;因服用西藥止痛藥與抗生素後療效不彰,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

望診─身材枯瘦,面容枯槁;聞診:聲音低弱;問診:晨起口嚴重、喜熱飲、食少腹脹、四肢無力、打嗝泛酸、大便無日行;舌診:「舌淡紅苔少」;脈診:「右關滑,右寸細澀,尺弦滑」。中醫證型:「大腸火盛、胃腎陰虛」。內服處方思維:「急下腸火、養陰潤燥」。內服中藥配合臟腑取穴治療3週,上述諸症皆癒。

牙周炎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發炎導致牙周組織破壞的疾病;牙齦炎是牙周炎的前身,其症狀主要有牙齦紅腫、發炎、疼痛與流血。牙齦炎持續進行會引起牙齦周圍組織遭受破壞,若牙齦炎階段沒有接受治療而發炎持續發生,導致齒槽骨進行破壞吸收、牙齒周圍結締組織喪失,而形成牙周炎。

《景岳全書.血證》:「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蓋手陽明入下齒中,足陽明入上齒中,又腎主骨,齒者骨之所終也。此雖皆能為齒病,然血出於經,則惟陽明為最。故凡陽明火盛,則為口臭,為牙根腐爛腫痛。或血出如涌,而齒不動搖,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熱之物,或善飲胃強者,多有陽明實熱之證」。《諸病源候論.牙齒病諸候.齒間血出候》:「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頭面有風,而陽明脈虛,風挾熱乘虛入齒齦,搏受於血,故血出也」。《諸病源候論.牙齒病諸候.齒動搖候》:「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足陽明之脈又遍於齒,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經脈虛,風邪乘之,血氣不能榮潤,故令動搖。」由上可知,中醫認為牙周炎主要是由於「胃火、大腸火」熾盛,火循經上攻牙周,灼燒牙周,或由於「腎」虧髓失而不能養骨,則不能固齒,組織失養而見鬆動。用藥除了「透邪瀉火、急下存陰」外,需兼顧胃、腎之本。

牙周炎是由於口腔微生物群失調,導致病原菌破壞宿主免疫反應的結果,為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不僅影響口腔健康,也與多種全身疾病和病況有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不良妊娠。患者除本身需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少食烤、炸、辣、過酸、冰品食物外;且建議戒菸,因吸菸會增加85%罹患牙周炎的機率。另外,衛福部牙周病健康照護手冊建議每日刷牙3次,每次3分鐘,以及用餐後3分鐘內刷牙。

(作者∕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